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新興產業的出現,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本世紀40、50年代以來,新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技術革命的新階段。
目前全球正醞釀著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革命,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推進的。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現有發展方式的局限性、經濟結構不合理以及資源環境矛盾迫切要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新興產業占GDP比重要達到15%左右;到2030年,要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新興產業的特征
第一,沒有顯性需求。在產業處于朦朧當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時間當中,沒有可精確描述的。
第二,沒有定型的設備、技術、產品以及服務。以太陽能行業為例,90年代初,生產核心部件,以及服務、技術、產品、市場、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來才逐漸地提升。
第三,沒有參照。汽車、冰箱、彩電、計算機等等這些產業,都有國外的大規模的引進。太陽能這個產業,國外是沒有的,國內也沒有參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靠的完全是系統創新。
第四,沒有政策。我們國家只要有產業,就有產業政策,包括貸款、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產業政策,而新興產業則要忍耐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寂寞。
第五,沒有成熟的上游產業鏈。上游產業鏈甚至比下游產業鏈的技術、水平、保障、體系更強,比如飛機發動機,最起碼是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太陽能沒有。
發展新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發展新產業有利于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我們國家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那只是在較低需求層次進入了。而高層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說價廉物美的汽車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車賣那么高的價,這樣一來就過剩,就是一個買方市場。現在人們對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包括農村里的),仍然沒有達到國家所規定的人均住房標準。人們對于高層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享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希望得到高層次的醫療保障的需求更沒有得到及時滿足。那么怎么辦,只有通過發展新興產業來解決。
發展新興產業能增加有效供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是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我們在啟動內需的過程中,在經濟緊縮的情況下,特別是今年世界經濟衰退趨勢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增加有效供給是進一步啟動內需,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給呢?就是要啟動新興產業。如果不能有效地發展新產業,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給,內需是無法啟動的。我們國家現在的市場飽和是低層次的市場飽和,而人們對高層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斷增長的。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娛樂休閑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較大的需要。近幾年的假日經濟,就說明了人們對這方面需求的旺盛。
發展新興產業是提高全社會的效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許多經濟組織的行為變成了政府行為或半政府行為,把很多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的產業看成只有社會效益,把很多產業當成是社會公益事業來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把產業看成一種社會公益事業的話,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產的體制,不能良性地再生產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給,這是經濟中最基本的規律。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改變觀念,對于能夠進行產業化運作的所謂的社會公益事業,一定要進行產業化運作。把市場能夠解決的事情,都要交給市場解決,不要有太多的市場準入障礙、太多的政策約束,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對內開放、對民間資本開放,把能夠產業化運作的行業推向市場,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增加國家財富的新來源,為國民經濟發展增加新動力,提高綜合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