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的政策要求
1、陜西省委常委、副省長江澤林同志2012年10月23日在洛川縣交口河鎮調研重點示范鎮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堅持“四化并舉”,進一步明確交口河鎮的發展戰略和思路,加快各類規劃編制和項目實施,全力推進重點示范鎮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以重點示范鎮建設為載體,按照省上確定的目標任務,創新思路,加大力度,全力加快建設步伐。認為交口河鎮具有延煉駐鎮的優勢,要求加強鎮區建設,不僅能夠改善群眾生活條件,也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作為陜西省首家“四化并舉”試驗區,從省委省政府的層面做出了如下部署:
...詳情
構建四化并舉試驗區的意義
“四化并舉”試驗區的建設不僅是中央政府十八大以后國家由“三化同步”向“四化并舉”邁進的重大舉措,同時,作為陜西省首家試驗區建設的試點單位,具有重大的示范和引導價值。
(1)能夠切實有效的解決地方發展的關鍵問題
交口河鎮作為延煉的駐地,但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較大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企業稅收上繳上級單位,無法實現工業化對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城鎮化品質的提升直接掛鉤,對地方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企業和地方的外部發展環境未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稅收和財政制度的改革,將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交口河鎮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能力。
(2)將在極大程度上提升鎮區生產和生活環境
隨著楊舒化工園區的開發建設,交口河鎮將成為較為典型的“石油城”。鎮區所在地將在處理和優化大型國有企業“生產”和“生活”主導與配套的過程中承擔重要的萬人服務配套功能,以滿足職工飲食、居住、購物、休閑和科教文衛需求,因此,要求改變原有鄉鎮的發展模式,強化鎮區的城鎮化建設,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3)通過工業反哺基層以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為徹底改變“縣窮民富”的現狀,提升基層政府對地區發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產品開發的統籌能力,需要在調整現有財政制度的基礎上,依托良好的地方農業、旅游和文化資源,加強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農村社區建設,將地方發展融入到區域發展格局中去,并依托信息化建設,創建地方對外開發窗口,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4)開拓經濟社會生態全統籌的城鄉發展模式
根據交口河鎮的發展基礎,在試驗區建設的總體思路中,將總體形成以城鎮拓展為開發建設重點、新型工業化為經濟提升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地方工作重點、信息化建設為市場開拓抓手、生態城鎮與農村社區建設為環境保障的總體發展模式。
(5)依托全產業鏈創新居民的創收與就業模式
即依托石化和農副產品加工實現總體就業拉動;通過城鎮化和社區建設提升服務品質,調整總體就業結構,提升城鎮安全與穩定;依托農業現代化吸納本地居民就業和穩定社區就業;在穩定就業市場的基礎上,實現居民創收來源的多元化。
問題診斷
(一)新型工業化與經濟轉型
目前,交口河鎮及周邊地區為典型的農業地區,工業經濟強大,但對地區經濟發展影響并不顯著。作為典型的農業地區,蘋果產業較為發達,相對其他產業均相對落后,主要由于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產品尚未全面實現商品化,洛川縣蘋果的資源、品牌和市場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地區經濟發展能力。
(二)城鎮化與城鄉綜合統籌
目前試驗區,包括交口河鎮、楊舒鄉、京兆鄉和鳳棲鎮在內,各鄉鎮駐地按照城鎮人口計算,則城鎮化水平達到72%,其中交口河鎮寄住人口達到2.8萬人,駐地戶籍人口超過0.76人,共計3.56萬人;鳳棲鎮駐地人口達到8.5萬人,故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