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是一個依托機場設施資源,通過航空運輸行為或航空制造活動,利用機場的產業聚集效應,促使相關資本、信息、技術、人口等生產要素向機場周邊地區集中,以機場為中心的經濟空間形成了航空關聯度不同的產業集群,這種新興的區域經濟形態稱之為臨空經濟。臨空經濟區的創新開發,包括跑道經濟+臨空經濟+總部經濟,涉及航空全產業鏈的打造。
臨空經濟案例研究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五大定位: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中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國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標志著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正式起航。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全國第一個獲批的臨空經濟示范區,可以說是先有2013年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后有2015年7月發布的全國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面積41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60萬人,五大定位分別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中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國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0.1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5.3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0.50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30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98.10億美元。其中,航空貨運完成50.30萬噸,年均增長27.2%,是2012年的3.3倍。
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將成為中國國際交往的重要門戶和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的重要節點。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區域)緊鄰北京新機場,距離航站樓僅3公里。臨空經濟區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咫尺新機場,占據機場半小時經濟輻射圈,涉及廣陽區、固安縣、永清縣等區域。
主要聚焦:航空物流(航空物流、綜合保稅、電子商務)、科技創新(航空基礎技術創新、航空器研發、通用航空配套產品研發)等產業。 打造國家對外交往功能承載區 以臨空經濟區為載體,積極吸引國際航空總部、國際組織、國際知名企業、國際行業協會等相關機構,開展國際性高端論壇、展覽展示、商務交流、體育賽事等活動,推動建設京交會永久會址,打造國家對外交往功能承載區。加強政策集成和創新,擴大對外開放范圍,在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投資和貿易便利化、航空服務、金融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先行先試,營造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根據規劃,到2025年,北京新機場客流量將達到7200萬人次,貨流量200萬噸。規劃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布局航空物流區、科技創新區、服務保障區等3個組團。
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
戰略定位為區域性航空樞紐、高端臨空產業基地、對外開放引領區、現代化生態智慧空港城2016年10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復函》(發改地區〔2016〕2208號),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式獲批。2016年11月,《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方案》發布,明確提出了示范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面積149平方公里,戰略定位為區域性航空樞紐、高端臨空產業基地、對外開放引領區、現代化生態智慧空港城。構建“一核五區一帶”空間發展格局,同步帶動周邊區域建設發展。
“一核”為空港發展核,包括膠東國際機場及其周邊區域,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五區”為通航產業區、航空制造產業區、臨空現代服務區、航空特色社區、示范區北區。“一帶”為大沽河生態保護帶。預計到202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3500萬人次,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50萬噸。
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
著力構建“一核五區”的產業空間和“一主軸、三核心、九廊道”的生態空間格局2016年10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復函》(發改地區〔2016〕2209號),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和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同日獲批。2017年5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到2020年,示范區臨空制造業和臨空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R&D投入與GDP的比值達到3.5%,航空客貨吞吐量達到5000萬人次、100萬噸,國際貨郵吞吐量超過20萬噸。
空間布局按照核心引領、區域聯動的發展思路,以十二個功能平臺為支撐,著力構建“一核五區”的產業空間和“一主軸、三核心、九廊道”的生態空間格局。“一核”,即臨空經濟示范核心區,面積42.21平方公里,是臨空經濟集聚展示窗口。“五區”,即臨空制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臨空保稅區5個功能片區。“一主軸”為生態景觀主軸。“三支點”為航空文化公園、重慶中央公園、濕地科普公園。“九廊道”為9條線性生態景觀廊道。
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
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機場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復函》(發改地區〔2016〕2810號),同意廣州設立臨空經濟示范區。
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機場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示范區的獲批有利于提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帶動珠三角地區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產業分工。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已入駐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70多家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136條,通達全球216個航點。2017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6583.6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8萬噸,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8000萬人次、250萬噸。
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
分為五大功能,航空港功能區、臨空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航空物流與口岸貿易功能區、臨空綜合服務功能區、生態防護功能區。2017年3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
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位于成都市雙流區,規劃面積約100.4平方公里,分為五大功能,航空港功能區、臨空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航空物流與口岸貿易功能區、臨空綜合服務功能區、生態防護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