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對建湖縣產業發展現狀及優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湖縣低空經濟產業園的規劃布局、設計思路和發展建議,以期為低空經濟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提供借鑒。
一、區位概況
建湖縣低空經濟產業園區位優勢顯著。產業園依托建湖縣的國家A1級通用機場,位于高新區西南側,緊鄰343國道、阜溧高速和鹽洛高速(圖3),鹽通、滬通高鐵一體貫通,鹽城、淮安、揚泰3個機場分布周邊,鹽城建湖港區5條等級航道通江達海。“公鐵空水”立體交通矩陣的日臻完善,使得低空經濟產業園已經實現全面融入南京、上海“1.5小時都市圈”和北京、深圳“一日商務圈”。

圖3 低空經濟產業園區位圖
二、空間布局
低空經濟產業園應當契合高新區當前產業布局和工業用地實際,對用地功能進行合理布局規劃,從而打造一個產業聯動、功能齊全、發展可持續的未來發展先導示范園區。
低空經濟產業園的規劃從區域一體化的視角出發,加強對用地功能內涵的挖掘,形成毗鄰機器人產業園的“一心兩翼”空間結構(圖4)。“一心”指的是以通用機場為核心,建立起對飛行器進行有序安排、精準控制、數據統計的管理平臺,形成一個智能化控制管理服務中心;“兩翼”指的是沿東西向和南北向向兩側延伸的產業區,其中東翼為孵化啟動區,西翼為產業核心區。

圖4 低空經濟產業園空間布局
三、道路交通
低空經濟產業園在道路規劃上,應充分考慮員工通勤、物資運輸、安全疏散等不同場景通行需要。園區主干道路應按照省道、縣道等既有城市道路的標準鋪設修繕。園區內應獨立設置貨運流線和人行流線,區分設置貨運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有效避免貨運與人行的交叉影響;生產區道路應按照廠區建設有關規范落實好消防應急要求,合理規劃道路寬度,保證交通循環暢通,方便大型運輸車輛正常行駛;生活區道路應按照有關規范要求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確保員工人身安全。
在停車位規劃上,應按照工業建筑停車場設計有關規范,設置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和相應的車位面積,有條件的可采用建造地下停車場為主、劃定地面停車區域為輔的布局模式,并合理配備充電車位,從而符合廠區車位配比規定和滿足員工停車使用需求。
低空經濟產業園北鄰唐橋路、航空路,南鄰翔宇路,西鄰經三路,東鄰經四路、343國道。其中,東、西翼兩個產業區規劃出滿足貨運、人行、安全等需要的交通流線(圖5)。良好的交通條件能為園區人員流動、物品運送、安全保障提供極大便利。

四、片區分析
在實地考察調研南京浦口高新區無人機基地、上海華東無人機基地、鹽城大豐永悅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地區產業園的空間布局和生產廠房設計的基礎上(圖6),結合凈空保護限高、環境保護理念、適配產業發展等因素,對低空經濟產業園進行規劃設計。
低空經濟產業園所在地區的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其規劃建設應符合《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因地制宜執行規范中容積率、建筑系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指標,合理控制土地開發強度,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提高畝均產值效益。比如,在進行廠房概念性規劃方案設計時,大型制造業、物流倉儲等企業則應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建造相應高度的工業標準廠房,當其廠房層高超過8m時,建筑面積應加倍計算,從而實現增加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指標。
1.東翼孵化啟動區
孵化啟動區主要以低空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試制為主,側重招引高校科研團隊、技術創新公司、零配件生產等小型企業入駐,主要劃分為研發辦公區、組團生產區、生活休閑區、配套設施區(圖7)。研發辦公區布置于園區主入口,發揮著展現園區形象的作用,同時其內部可設置共享試驗室、數據中心、成品展廳等;組團生產區可細分為生產車間、原材料倉庫、成品倉庫等,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建設為獨棟或多拼建筑;生活休閑區可建設餐飲食堂、休閑娛樂設施等;配套設施區可建設包括變配電站、危廢品存放、垃圾收集處理等設施,便于統一管護,從而實現集研發、辦公、生產、存儲、生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合理規劃布局。
2.西翼產業核心區
產業核心區因更靠近通用機場,側重招引飛行器組裝、運營服務等中大型企業入駐,主要劃分為辦公生活區、飛行器組裝區、運營服務區、配套設施區(圖8)。辦公生活區、配套設施區的設計思路與孵化啟動區類似;飛行器組裝區可進行無人機、eVTOL、直升機等組裝,更好地實現產業集群發展;運營服務區可開展飛行培訓、產品檢測、設備維修等業務[8-10],從而打造一個產品種類多樣、業務類型廣泛的綜合型產業區。
五、結論與建議
現階段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受益于支持政策出臺、創新研發大力投入、企業入場競爭等。筆者立足產業現狀與建湖縣實際,結合實地考察調研,規劃了建湖縣低空經濟產業園的“一心兩翼”空間布局,明確了每個片區的功能定位,給出了園區發展的設計思路,具體措施應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不斷改進。
在未來,建湖縣低空經濟產業園需要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用、科技創新等策源功能,完善油庫電站、通信導航等基礎設施,延伸數字航空、低空旅游等產業鏈條,從而實現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可持續的低空經濟發展。(作者:陳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