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北京房山區經濟總量平穩發展,但與其他新區相比有待提高;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內部結構有待優化;產業發展初步集聚,具備承接產業轉移基礎。
自身優勢:1、區位交通優勢明顯;2、產業集聚效應初顯;3、生態旅游資源富集;4、首都虹吸效應顯著。
面臨機遇:1、北京城市定位調整為房山區帶來良好發展時機;2、北京主城區產業結構調整為房山區帶來發展空間;3、首都新機場建設為房山區臨空產業帶來發展契機。
項目思路
中機院項目編制小組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四個中心”城市定位、北京主城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的重大機遇,依托北京主城區優勢資源,全面承接主城區高端產業和人口轉移,并以環首都區域為腹地,著力發揮重要節點和“一區一城”功能向外輻射。以高端制造業、商貿服務業、房地產與旅游業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著力點,以交通協同和生態協同為保障,承接、吸引北京主城區科技創新資源、服務業等轉移,吸引天津、河北產業高端要素,助推房山區跨越發展,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典范。
房山區積極接受北京主城區的向外轉移,做好高端產業承接,實現錯位發展,并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上發揮典范作用。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范:產業協同、交通協同和生態協同先行,在產業對接、城鎮發展、基礎建設、生態保障、社會事業等方面全面承接首都功能轉移,并積極對接周邊河北市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等打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范。
京-保-石發展軸的重要樞紐:房山區向北承接、吸納北京主城區資源,向南沿京港澳高速和京廣鐵路,吸引京保石沿線區域企業設立運營中心和企業總部,成為其在京的前站和立足點,將房山區建設成為輻射京保石發展軸的重要節點。
輻射京津冀的綜合性新城:匯集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從商業物流、旅游文化、教育、高新技術處研發與服務等功能輻射周邊區域,將房山區建設成為輻射京津冀的綜合性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