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貴陽市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貴陽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勝時期。開發區是貴陽市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平臺,承載著推進貴陽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科學制定貴陽市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對于明確開發區發展的定位、目標和重點任務,優化開發區資源配臵、引領產業集聚發展、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進一步發揮載體和平臺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劃范圍:貴陽市省級以上經濟類開發區及工業集聚區,包括貴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貴陽綜合保稅區、白云經濟開發區、修文經濟開發區、清鎮經濟開發區、烏當經濟開發區、息烽經濟開發區、開陽經濟開發區。
項目思路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落實貴州省“工業強省”戰略的決策部署,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圍繞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的總體目標,緊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歷史性發展機遇,克服瓶頸,強化資源整合力,提升投資吸引力,優化產業集聚力,打造技術創新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區域帶動力,將貴陽市開發區建設成為中關村全國發展先導區、貴州省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國家產業創新發展樣板區,使貴陽市發展實現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形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集聚度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全省發展中當好“火車頭”和“發動機”。
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發展”、“科學布局,集聚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區域合作,聯動發展”、“生態優先,集約發展”六大基本原則。
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在抓好已有國家級開發區建設的同時,積極爭取一定數量的、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但尚未設立開發區的區縣如花溪區、觀山湖區、云巖區設立省級開發區。力爭到“十三五”末,貴陽市基本形成3個千億級、5個五百億級和2個三百億級開發區,其中3個千億級開發區營業總收入(或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或超過1200億元,全市千百億級開發區營業總收入(或工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全市開發區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大數據、高新技術與現代制造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對貴陽市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