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泰州市城北物流園區位于泰州市主城區西北部,內轄森北村、漁行村運河居委會。規劃建設范圍:東至魯汀河,西至興泰公路,南至新通揚運河,北至寧啟鐵路,規劃建設面積7.68 平方公里。 以鐵路貨運站和內河水運碼頭為基礎,以現代物流企業為依托,以物流信息平臺為支撐,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物流資源整合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方向,構筑以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集散為主的物流基地,建設集運輸、倉儲、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 項目思路 根據規劃設計要求,泰州市城北物流園區的發展目標是: 第一階段目標(2006-2010)。充分發揮城北地區業已形成的產業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不斷提高物流區園的總體實力,努力建設專業化物流中心。 一、加強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道路管網建設,園區內的主干道要取直、拓寬,打通與外部連接的道路,以及各個功能區之間的道路;各類管網按設計方案高標準實施,努力實現電、水、氣、通訊網絡“四通”。 二、新建和增開5個內河碼頭。根據不同的貨物種類,實施功能定位,逐步發展生產資料貨運碼頭,制成品中轉運輸碼頭和綜合性貨運碼頭。 三、擴大鐵路貨運站吞吐能力。依托鐵路貨運站,逐步建成管理模式專業化、貨運品種多樣化、運輸能力較強的鐵路貨物運輸集散地。 四、建設現代化多式聯運中心。根據鐵路貨運站和水運碼頭業務特點,發揮車輛、船舶配載優勢,在貨運站與水運碼頭結合處選址建立多式聯運中心,逐步擴大陸路貨運的業務范圍。 五、初步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不斷完善物流園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努力為園區物流業務提供信息發布、業務接洽以及物流資金結算等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適當擴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功能,努力為物流企業創造高效、便捷的交易環境。通過這一階段的努力,確保園區實現銷售總額100億元,利稅1億元,并將園區初步建設成為集運輸、倉儲、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
第二階段目標(2011——2015)。這一階段,園區將在加快功能開發、擴大業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提高綜合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物流園區層次。 一、拓展和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在原有信息平臺基礎上,加強園區信息平臺的網絡硬件維護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增強信息平臺運行的層次性、集中性、安全性、可靠性,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信息交換中心和物流信息服務中心。增加國際物流的信息管理模塊,建立泰州市城北物流電子口岸,支撐虛擬內河國際網的建設和營運。 二、發展國際物流,建設集裝箱堆場。為適應現代物流和泰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需求,超前規劃城北物流園區的國際物流功能,加強集裝箱堆場和相應的專業碼頭建設。充分發揮“區港一體”的優勢,提高貨物配載、貨物中轉與倉儲的節約化程度,完善國內外貨物代理,多式聯運、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健全進出口貿易、報送、通關、貨物裝卸、保稅倉儲、保稅展示、分撥配送等服務功能。 三、拓展物流配送和增值加工服務。因地制宜,適時發展與園區主要物流相配套的配送和商品加工產業,增加商品在物流園區的增值環節,有效發揮物流園區的集聚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園區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四、增強園區綜合服務功能。在加強園區基礎道路管網建設的基礎上,加大園區管理服務區、居民生活區、生態涵養區等各大配套功能區的開發力度,努將物流園區建設成為集生活娛樂、信息交流、物流集散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