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當前,海南總體上仍屬于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不強,城鎮化發展不足,經濟結構層次偏低,產業整體素質不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利用外資和入境游客規模偏小;重大交通設施發展滯后,快速通達周邊地區的出島通道亟待完善;旅游產品創新不足,配套服務不完善,國際知名度不高;城鄉管理水平較低,社會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風暴潮等災害時有發生,可持續發展的任務比較艱巨;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培養、引進和儲備不足,人文社會環境有待改善。
項目思路
戰略定位:
——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空間布局:按照“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空間發展模式,科學確定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功能組團和海岸帶功能分區,加強對主要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的規劃控制。
功能組團:
1.北部組團。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邁三市縣,面積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3.37%。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會議展覽、商業餐飲、高爾夫休閑、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汽車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產業。根據條件適度集中布局特色旅游項目,培育發展一批定時定址的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海口市要發揮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功能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文昌市將逐步建設成為集衛星發射、航天科普、度假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航天城。
2.南部組團。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0.41%。重點發展酒店住宿業、文體娛樂、療養休閑、商業餐飲等產業。根據市場需求,適度布局建設特色旅游項目,培育一批文化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建設好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將三亞打造成為世界級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發揮三亞熱帶濱海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輻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補特色,帶動周邊發展。
3.中部組團。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面積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1.07%。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在加強熱帶雨林和水源地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熱帶特色農業、林業經濟、生態旅游、民族風情旅游、城鎮服務業、民族工藝品制造等。重點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項目。
4.東部組團。包括瓊海、萬寧兩市,面積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10.49%。發展壯大濱海旅游業、熱帶特色農業、海洋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根據條件,適當布局特色旅游項目,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將博鰲建設成為世界級國際會議中心。
5.西部組團。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面積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4.66%。依托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集中布局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儋州建設成為海南島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東坡文化園。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探奇旅游、工業旅游、濱海旅游等。
海洋組團。包括海南省授權管轄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鞏固提升海洋漁業和海洋運輸業,做大做強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和加工業,大力發展海洋旅游業,鼓勵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標準規劃建設特色海洋旅游項目。
海岸帶功能分區:
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海南島海岸帶從功能上劃分為六大類型:臨港經濟區、城鎮生活區、旅游休閑區、生態保護區、農業和漁業區、其他區。
——臨港經濟區。主要功能:建設港口和臨港產業,實現港區聯動,形成臨港產業集聚區。這類海岸帶開發要堅持效率原則,通過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海岸帶土地資源的高效開發。適度發展工業旅游、休閑漁業等。
——城鎮生活區。主要功能:用于城鎮發展,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景觀。對該區域尚未開發的海岸線,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外,嚴格限制其他設施建設。
——旅游休閑區。主要功能:用于發展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配套完善服務設施,重點發展酒店住宿、商業餐飲、文化娛樂、運動休閑等產業。
——生態保護區。主要功能:用于保護海洋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生物物種和自然歷史遺跡。這一帶的旅游開發必須在保全自然保護區面積、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不破壞沿海基干林帶等生態隔離帶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開發。適度發展生態旅游、科普旅游等。
——農業和漁業區。主要功能:用于農業生產、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發展休閑農業、休閑漁業和鄉村旅游。
——其他區。主要功能:用于科研、軍事和其他等。
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
1.海口國家地質公園。依托海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融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互動性于一體的旅游觀光游樂景區。
2.海口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集紅樹林沼澤、濱海濕地和湖泊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3.文昌航天科技主題公園
4.文昌木蘭頭國際體育休閑園。
5.定安南麗湖/白玉蟾風景區。建設以湖泊為主題、生態為基礎、以文化為核心、以休閑為載體的融合居住、旅游、商務、養老、療養多功能的休閑度假區。
6.瓊海博鰲國際會展及文化產業園。依托博鰲亞洲論壇品牌優勢,大力發展國際會展和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國際會展和文化產業品牌。
7.萬寧石梅灣/神州半島休閑度假區。建設集旅游度假、休閑療養、現代服務于一體的國際旅游度假區。
8.萬寧興隆旅游度假區。進一步提升改造,打造成集溫泉療養、歸僑文化、農業科普、演藝娛樂于一體的旅游綜合度假區。
9.陵水黎安港旅游區。突出資源和區位優勢,開發建設以體育、動漫、演藝等產業為主題的特色旅游項目群。
10.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閑度假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集濱海度假、休閑娛樂、療養休閑等為一體的濱海度假區。
11.三亞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完善配套度假設施,提高配套服務水平。
12.樂東鶯歌海度假旅游區。打造成為集濱海度假、國際會議、運動休閑、購物美食、高檔地產、旅游小鎮、低碳經濟示范、信息產業于一體的旅游城鎮。
13.昌江棋子灣度假養生區。發揮資源優勢,把棋子灣建設成為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養生區。
14.昌江霸王嶺旅游區。把霸王嶺建設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旅游區。
15.儋州東坡文化園。依托東坡書院,深入挖掘、保護和提升東坡文化。
16.五指山民族風情園。深入挖掘、保護、提升黎族苗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區。
17.保亭七仙嶺溫泉旅游度假區。繼續完善服務設施,建成以溫泉療養、森林旅游為特色的旅游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