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在諸多傳統行業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卻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特別是浙江的文化創意產業呈現逆勢上揚的局面。從制造到創造,為了這一字之差,浙江經濟發展經歷著轉型的陣痛。文化創意集聚著能力的爆發,當我們對LOFT這個詞不再感到新奇,當SOHO走進農居,“文化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策動力”、“文化創意引領經濟轉型”這些話語就不再是空洞的理論標語。
浙江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鮮明浙派特點
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比,浙江在發展傳統文化方面相對缺乏優勢,所以浙江在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大省中必須要揚長弊端、自主創新、另辟蹊徑。而這么多年浙江經濟的發展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發經驗。
浙江經濟的最大特點是一種自發的、藏富于民的民營經濟結構,有著這樣的基因,后來興起的浙江文化創意產業也同樣來自草根創造。更讓人可贊的是,當地黨委政府敏感地發現了這種來自民間的文化創造力,并全力加以扶植和培育,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一層面來看,浙江和北京、上海等地可以說基本上是同步的。
浙江出現的文化創意產業有著鮮明的浙派特點,它有一種基于江南民眾、文人、士紳、儒商傳統之上的浙江味道,以及傳承于越劇、中國水墨畫、詩詞傳統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基因。
事實上,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反過來將促進浙江的經濟產業結構迅速升級,面對勞動密集型和加工型經濟漸漸失去了競爭力,創意力經濟的地位將顯現得越來越重要。
動漫產業持續走熱成為浙江普遍的現象
作為浙江動漫產業的龍頭企業,中南集團卡通影視有限公司經過4年多的拼搏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企業動畫產品出口量居全國第一,海外銷售收入達170多萬美元,公司全年收入4000多萬元,并首次實現了盈利。
這說明浙江的動漫產業經過幾年的投入正在開始產生效益。同時表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在諸多行業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類似文化創意這樣的新產業卻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杭州時空影視文化傳播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三維原創動畫公司,同樣也是三維動畫產量最大的動漫公司,年產量達到了5000多分鐘,在央視少兒頻道連續播放的《嘟嘟寶系列》動畫已經深入中國兒童的心中, 2008年公司收入3000多萬元,海外銷售收入達到600多萬元,利潤達到1000多萬元。
而以制作動畫電影見長的輝煌時代文化傳播公司也傳出了讓人欣喜的消息: 2008年公司動畫電影產量全國第一,收入增加了20%,海外銷售額增加了60%。
浙江動漫產業的崛起依靠的是高校的優勢。中國美術學院設有影視動畫學院,浙江大學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與網絡及計算機動漫軟件方面全國領先,浙江傳媒學院在影視動畫制作上獨樹一幟,這些高校成為眾多文化創意企業的技術儲備。
目前,杭州高新開發區、中國美院、浙江大學和浙江傳媒學院已相繼成為國家動漫產業和動漫教學研究基地,動畫產業鏈雛形漸顯;有50多家公司入駐的杭州高新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擁有從業人員3500余人,生產的動畫片占全省總量的95%以上,在全國各大基地中居第3位,形成了較強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力。
會展、論壇為創意者開辟新通道
創意產業正在浙江全面開花。杭州已經舉辦了浙江國際文化創意產業高峰論壇、中國國際動漫產業高峰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從2008年夏天開始舉行的每月兩次的“西湖創意市集”因為其貼近百姓的親切氣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這個由杭州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中國國際動漫節節展辦公室、西湖區政府共同主辦的西湖創意市集,既是一個夜市,又是一個交流的平臺,它為“草根”創意者開辟了一個通道,為創意者、設計師和企業尋找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大大推進了杭州市創意產業的發展。
此外,浙江“2008中國?溫州創意產業博覽會暨動漫嘉年華”緊緊圍繞“創新創意創造”的主題,把溫州創意產業和動漫引向深入,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和合力,搭建區域性創意產業及創意旅游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打響了溫州創意產業大型交流的第一槍。
在與溫州相距不過十幾公里的義烏,也正在上演著一場“好戲”:拇指大小的布偶被哄搶一空;普普通通的白球鞋上畫滿了手繪圖案,頓時受到了女孩們的青睞;過去只有在回收店里才會作為商品的甲魚殼,也因畫上了精致京劇臉譜而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品??有別于國內其他文化類展會,義烏文博會以產品交易為主和國際化為展會定位。2008年的義烏文博會共有來自21個省區市及28個國家和地區的723家企業參展,經貿展覽洽談成交額18.6億元,比上屆增長6.3%,其中外貿成交額11.38億元,占總成交額的61.2%。
文博會打開了不少企業的經營思路,不少義烏小商品從工業產品向文化產品轉變。隨著文化創意的加入,文化內涵的提升,義烏市原先一些幾厘錢的小小文化用品,變成了一項項年銷售額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文化用品大產業,產品檔次也迅速提高。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好創意,義烏市打算成立創意產業園,打造一批創意產業機構為企業服務。
創意產業園初顯規模
沒有大型的機器,沒有嘈雜的轟鳴聲,沒有裝貨卸貨的紛亂,有的只是人們的知識、思想和創意。在創意產業園里,“大腦”與“智慧”成為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來源。目前,浙江省創意園區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特別在2006年至2008年,園區數量呈跨越式增長。
杭州市于2007年成立了中國面積最大、配套最完整的創意產業經濟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區,而目前重點打造的以美院南山校區為依托的西湖創意谷,以美院象山校區為中心的之江文化創意園,以已有的LOFT49、A8藝術公社等為依托的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位于高新區的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已經初具規模。2008年7月,寧波市的首家市級創意產業園“新芝8號”也已經開園,是一個集創意、設計、文化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園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6月,浙江省共有創意園區18個,集中分布在杭州、寧波等城市。園區發展模式呈現出多元化,旅游景點配套、特色樓宇打造等形式的創意園區紛紛出現,打破了只能由工業遺存改造為創意園區的傳統觀念。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新產業,浙江民營企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熱情非常高漲,民營文化企業已成為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目前,全省民營文化企業超過4萬家,投資總規模230億元以上。
在發展民營文化創意產業過程中,浙江省各地結合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利用,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區塊。在創意產業方面,杭州市相繼開辟出LOFT49、唐尚433、A8藝術公社等比較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影視產業區塊方面,除橫店實驗區外,浙江省還有舟山桃花島、浙北江南古鎮、象山等各有特色的各類影視拍攝基地20多家。
為了推動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走向世界市場。浙江不斷拓展對外文化交流渠道,組織西泠印社等浙江學術研究團體和越劇等藝術表演團體進入國際市場,在國外舉辦中國浙江文化周、浙江文物展、浙江書畫展等有影響的文化節慶和會展活動,擴大浙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把浙江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更多地打入國際市場。
政府的全力扶植和培育
現在,浙江正在努力激活全民的文化創意意識,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全面提升產業的文化含量,積極盤活社會資本,通過發展創意經濟,為實現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創造獨特優勢、增添新的動力。
2008年6月,浙江省委召開工作會議,省委書記趙洪祝明確提出,著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是浙江大力發展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方向。此次會議推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動漫產業持續走熱已經成為浙江一個普遍的現象,而這只是浙江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強勁發展的縮影。據最新統計,2007年浙江以軟件、動漫、設計、廣告、傳媒等產業為主要形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超過2152億元,實現增加值611.21億元。浙江文化產業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3.2%,文化產品已出口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額達27.41億美元。
浙江作為經濟大省多年來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深厚的人文底蘊、敢于創新的人文精神、實力雄厚的民營資本和運行靈活的市場機制,為激發文化創意、發展創意經濟奠定了基礎。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區等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和資本優勢加快發展影視傳媒、網絡動漫等文化產業,并把產業鏈延伸至各種后文化產品中,充分展示了文化創意的市場魅力。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21世紀的新興支柱產業來加以培育和扶持,從而推動浙江經濟的新一輪發展。
專家們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更加證明,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經濟轉型升級,能夠有效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這正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浙江發展文化產業給人們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