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潮下,無為縣以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農林生物質資源,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具有著獨特的優勢,據此無為縣積極與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已形成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同步發展的格局。但是,無為縣新能源產業發展還缺乏統一規劃,項目均為新能源發電項目,既沒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也沒有與當地的產業形成聯動發展,電網規劃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水平不高,影響了無為縣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格局的形成。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特編制《無為縣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年)》,作為指導無為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決策依據,緊抓蕪湖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重要機遇,依托全縣豐富的資源優勢,實現自身能源供給與消費結構的優化,降低綜合能源成本,實現能源的綠色消費。本次規劃范圍為無為縣全縣,南臨長江,北濱巢湖,承東啟西,規劃總面積2083平方公里,涉及20個鄉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項目思路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中機院”)項目編制小組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總體目標,緊扣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空氣儲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支持信義光伏電站、華電風力發電、豐原生物質發電、LNG港汽電一體化、高空風能發電、空氣壓縮儲能發電等重大項目建設,面向終端用戶電、熱、冷、氣等多種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統籌開發、互補利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布局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基礎設施,通過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網等方式,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形成可控可調、多能互補、產業鏈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全縣新能源發電資源,積極推廣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在高效農業上的應用,發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積極利用秸稈生物氣化(沼氣)、熱解氣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發展生物質能。建設由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相關負荷和監控、保護裝置匯集而成微電網系統,打造智能無為能源基地。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縣新能源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新能源產業體系、產業技術支撐平臺與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新能源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新能源開發利用更加有序,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新能源產業一體化基地的示范功能開始顯現。到2030年,推進集研發、制造和應用一體化的綜合型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實現光伏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天然氣、地熱等多能資源的融合發展,推進全國重要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力爭建成綠色能源示范縣、國家智能能源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