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
2014年8月28日,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簽訂。
2016年9月22日,在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內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新都廠區,首列“成都造”地鐵A型鋁合金車輛下線。
線
短短兩年時間,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從“零”起步,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新都已成功簽約今創等7個配套項目,12家企業正在簽約洽談中,另有五六十家企業對新都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
面
如果說中車項目是點,“拉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則構成了線,但新都區的視野和抱負并不滿足于此,新的藍圖已經呈現——圍繞軌道交通、航空動力,新都區《天府動力新城概念規劃及石板灘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已經編制完成。
從項目簽約到項目開工,不到一年時間;
從項目開工到項目投產,僅僅315天。
9月22日,首列“成都造”地鐵A型鋁合金車輛下線,在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內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新都廠區,人們再一次見證了“成都速度”的刷新。
成都速度,拼的是政務服務,拼的是建設進度,拼的是項目生產。
不過,這一切,在新都區經信科技投促局局長楊盛勇看來,都已定格成歷史。用他的話說就是,“中車的投產,新都軌道交通在成都市的總體軌道交通版圖上釘穩了釘子,以后這個位置會逐步擴大,形成基地。”新都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實現500億元的產值規模,而更遙遠的未來,是要做到千億級的產業園。
劍指千億,新都的底氣在哪里?
提升價值鏈
搶占“微笑曲線”兩端
科技創新和研發
新都將加強與西南交大、電子科大、川大、中鐵二院、金牛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等高校、研究機構的產學研用合作,推動跨專業聯合,實現跨產業創新
服務和維保
依托成都鐵路局動車維修檢測基地和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維修檢測基地,打造四川乃至西部維修檢測水平最高,運營能力最強的檢測保養基地……
苦干巧干 馬上就辦
成都速度背后的“253工作機制”
9月23日,記者與新都區經信科技投促局局長楊盛勇約采訪時,他正在開項目碰頭會。開會間隙,在會議室旁,他與記者簡單地聊了一會兒。
在軌道交通產業上,新都的基礎幾乎為零。為了確保中車項目拉得來、落得下、推得動,新都在拉動投資、推進項目落地上啟動了“253工作機制”,而這就是成都速度背后的秘密。
項目簽約時,新都區政府相關部門就直接介入,用精準的服務來解決企業開出的“問題臺賬”“需求臺賬”。所謂“253”,即由當地黨委、政府一把手分別任項目推進小組的組長;5個常委“包村”“包戶”“包拆遷”,推動場平工作;不到3個月,原本荒草叢生、農田密布的場地被整理成寬闊平坦的土地。
“這中間涉及土地性質的變更、遷改線路、平整土地……但我們只用了不到3個月。”楊盛勇說,定任務、定時間,每個政府部門都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工商、立項、環評、土地手續……原本是企業上門跑的手續,成都的政府將服務送上門,由專人對接。
“253工作機制”下,每一位參與中車項目的人都有明確的任務。王雪松是新都工業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他的職責就是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做好協調人。他有一本臺賬,里面以表格形式記錄著每個階段中車產業園項目的推進情況,工商注冊、立項、環評、建設等手續都要協助,平均每天都要跑一趟工地,加班、周末到現場協調問題是家常便飯。臨近產品下線時,在靠近產業園的地方有一條輸氣管線,如果不移走就會影響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在移除管線時,工業園很多人都一直守到凌晨。正常情況下需要半年解決的事情,在工管委的緊急協調下,只花了兩個多月。
快節奏高效率的政府服務,讓企業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建設和生產。生產人員、技術人員、相關政府工作人員齊心協力拼干勁、拼速度、拼質量,共同推動首列“成都造”地鐵車輛下線。
中國中車集團總經理劉化龍說,“成都速度”讓他對成都信心滿滿,而未來,集團將全力支持成都公司發展成為中國中車的“西南總部”,加快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蓉落地,攜手四川、成都市全力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
知己知彼 準確研判
36頁電子表格背后的“新都干法”
“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對人是這樣,對一個區域而言更是如此。
楊盛勇的手機電子郵箱里,一直存著一份電子表格,《軌道交通產業鏈配套企業匯總表》,總共36頁,而且這份表格隨時在更新。
在這份電子表格中,記者見到的全是“零件”:車體、轉向架、制動系統、牽引系統、車門系統、通信系統、軌道系統……多達27項。每個類別下面,還有更細分的產品,記者粗略統計一下,有數百個之多。
重點不在于這些產品,而在于這些產品后面的212個生產企業名單。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份電子表格,就是新都的“招商指南”,而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新都在軌道交通產業上的抱負和“野心”。
2014年8月28日,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簽訂,作為中車在西南地區布局的最大產業園區項目落戶新都。
2015年2月28日,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在新都區石板灘鎮奠基。
深知軌道交通產業的戰略重要性和新都的產業現狀,新都區不等不靠,馬不停蹄地積極與中車上下游企業聯系,爭取投資落戶。
2015年8月24日,新都舉行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環境推介會,在會上新都區與5家配套企業負責人簽訂了合作協議,此次簽約的5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30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2015年11月,中車城軌業務供應商大會在新都召開,本是中車內部的一個會議,新都區卻敏銳地抓住機遇,向110余家城軌配套企業介紹了新都的投資和產業環境,并邀請這些企業關注新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今創集團董事長俞金坤親身感受到了新都人帶給他的“成都速度”。他說,通過與新都當地政府部門的多次溝通,成都人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項目啟動到現在,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相關部門協助企業解決問題,從土地、道路、電力、通訊、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完善的保障,而這堅定了今創在成都投資發展的信心。
當天下線儀式之后,俞金坤去園區看了20多分鐘,一直舍不得離開。俞金坤當場表態:有了“成都速度”,今創成都項目一定會按期推進并盡快實現投產,“成都軌道交通的名片,將由我們添上一筆。”而明年,今創成都項目就將在這里建成投產。今創集團是中車集團長期供應商,參與了國內幾乎所有高鐵和地鐵車型的配套供貨,而它的新都園區,年產值將超過80億元。
不喧嘩,自有聲。
對軌道交通產業的正確研判,加上新都人的踏實肯干,短短兩年時間,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從“零”起步,一個龐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正在形成。
截至目前,新都已成功簽約今創等7個配套項目,12家企業正在簽約洽談中,另有五六十家企業對新都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就在中車首列“成都造”地鐵A型鋁合金車輛下線當日,新都區又收到兩家企業拋出的橄欖枝,它們均是軌道交通產業鏈上游的國內龍頭代表。
《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明確將新都區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列為“一總部兩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成都制造2025規劃》中將軌道交通產業列為突出發展產業,計劃到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其中裝備制造達到1000億元,整車制造能力4000輛以上。
按照中車目前的發展規劃,把新都區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定位為西部地區優先發展的重要區域,并著重打造為出口中亞、東南亞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助力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快速持續發展。
站得更高 行得更遠
軌道交通從“零”到“一千億”的“新都愿景”
下線只是下一個“成都速度”的開始,新都軌道交通才剛剛開始發力。
對于軌道交通產業的未來,新都已經有了明確的路線圖,從8月份才出爐的《新都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到軌道交通的“新都愿景”。
在加強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建設的同時,將加大對上爭取中車集團在新都布局投放地鐵車輛、有軌電車以及城際動車組等主流車型和新制式車型,進一步加大投資強度,做大園區規模。力爭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掌握城際和城軌車輛系統集成技術,建立城際和城軌車輛產品研發制造平臺,形成現代有軌電車、地鐵車輛和城際動車等整車研發制造能力。
新都區還對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全鏈條進行了梳理,加強在集成裝備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力爭在轉向架、車體、牽引裝備、受流裝備、制動裝備、信號裝備、列控裝備、通信裝備、內飾裝備、電氣裝備、運用維護工程設備、檢測裝備等領域突破,提升軌道交通車輛關鍵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及市場占有率。新都的目光,甚至已經觸及業內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將促進龐巴迪、川崎重工、法國勞爾來新都投資建廠。
拉伸產業鏈的同時,新都區更明確提出“提升價值鏈”,搶占“微笑曲線”兩端。而作出這樣的布局,正是基于新都區富集的創新資源和堅實的產業基礎。
“微笑曲線”的一端,是科技創新和研發。新都目前擁有6個國家級技術中心、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88個省市級研發機構。2015年,新都成功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驗收,“政產學研用”無縫連接的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正加速形成。依托成都,新都將加強與西南交大、電子科大、川大、中鐵二院、金牛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等高校、研究機構的產學研用合作,推動跨專業聯合,實現跨產業創新,全面加強服務運營與制造、整車與零部件等方面的協作配套,參與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標準制定,掌握行業話語權。同時,加強624所、西南石油大學與中車,以及西南交大、中鐵二院等高校、研究機構的跨專業、跨產業的合作,推動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
“微笑曲線”另一端,是服務和維保。新都將依托成都鐵路局動車維修檢測基地和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維修檢測基地,進一步提升水平,做強產業,力爭打造成為四川乃至西部維修檢測水平最高,運營能力最強的檢測保養基地。同時,加強對區內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的梳理,鼓勵優質企業整合生產資源,優化生產模式,轉向軌道交通產業零部件配套。
如果說中車項目是點,“拉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則構成了線,但新都區的視野和抱負并不滿足于此,新的藍圖已經呈現——圍繞軌道交通、航空動力,新都區《天府動力新城概念規劃及石板灘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已經編制完成。新城位于新都石板灘鎮,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通過“小核心、大協作”的發展模式,建設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成都市以航空、軌道交通為主的千億級產業新城和新都區智能制造小城市。
新都軌道交通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實現500億元的產值規模,而更遙遠的未來,是要做到千億級的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