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速推進,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0)排名中位居前列,上海綠色金融各領域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碳”目標下上海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1.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上海由于優越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綠色金融發展成效顯著,創新力不斷提升。首先,綠色信貸融資形式創新,包括能效融資創新、清潔能源融資創新、排放權融資創新以及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例如,上海銀行分別于2020年7月和2021年11月,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及其2.0版本,設立200億綠色信貸額度、發布“產業綠貸金融創新平臺”。其次,上海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持續發展。近年來,上海為推動綠色債券的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根據同花順數據庫,截至2021年11月,上海轄區內共有12個發行人發行36只綠色債券,累計綠色債券余額為11079.4億元(見圖3)。同時,“國家級基金”助力上海綠色基金發展,在土壤修復、環境監測以及清潔能源等綠色節能產業專項投資基金方面卓有成效,僅2020年評價周期內,上海綠色基金新增10只,位列全國第三。最后,上海碳交易市場發展全國領先。二級市場總成交量名列前茅,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成交量穩居全國第一。根據《上海碳市場報告2020》,上海2020年CCER交易量和歷年CCER累計交易量,分別占全國各大碳交易市場的41%和33%,均領跑全國,并連續六年位穩居全國首位。上海碳交易試點特色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策制度體系。例如,發布全球首個綜合性的碳管理體系標準——《碳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助力企業開展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二是控制總量,優化配額分配方法。建立明確的總量控制制度,適時公布配額總量目標,采用歷史強度法或基準線法開展分配;三是公開透明,強調數據基礎有效,在保障基礎數據的同時,遵循市場規律,形成公開市場價格。

圖3 上海歷年綠色債券余額
2.綠色金融風險監管防范能力提升
綠色金融監管的完善,對于培育綠色金融市場意義重大。上市企業通過引入《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披露ESG信息等措施,以完善自身環境和社會風險防控體系,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對實現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需要政府實施,包括改善所有資產類別和金融服務的信息統計和數據披露,為綠色金融及相關機構的業務評估與未來政策修訂提供數據支持。例如,上海發布的《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建立金融市場環境、社會、治理(ESG)信息披露機制”,并注重對企業ESG披露的引導和監督。在綠色債券的發行中,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機構注重加強對企業綠色債券的管理并監督募集資金流向,幫助投資者深入了解項目的綠色等級、信息披露真實性、環境效益以及產業政策符合性,提高綠色債券公信力。同時,募集資金投向符合綠色標準。上海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污染防治”等項目。這些項目既有長期而穩定的現金流入和清晰的預期收益,又有可預期的環境效益,做到環境與經濟效益的兼顧。
3.綠色金融區域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綠色金融是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上海作為重要樞紐和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致力于發揮自身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進程,助力“雙碳”目標加速實現。目前,綠色金融已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取得一定進展(見表3)。一是碳金融創新。2021年4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牽頭完成長三角地區首筆碳配額質押融資。該筆業務是長三角地區首筆以碳排放權質押作為增信措施的貸款。二是綠色保險創新實踐。比如:推廣“保險+服務+監管+信貸”的“環責險”之“湖州模式”;提出“保險+服務+補償”的“生態環境綠色保險”之“寧波模式”;以及交通銀行推出的探索長三角區域內共同投保綠色保險的“區內通賠模式”。三是上海推動長三角數據平臺一體化及相關指數評價標準。例如,支持淀山湖、元蕩、汾湖、太浦河等重要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動金融資源向綠色會展及零碳采購平臺、綠色數據中心等方面聚集。

表3 長三角綠色金融領域重要政策文件梳理
4.金融科技支持綠色金融基礎雄厚
綠色金融科技本身以“科技”為基礎,其宗旨是推動金融轉型升級,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由于金融科技對經濟的潛在影響,諸多新技術將繼續支持實現巴黎協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根據2021年9月24日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上海雖然綜合排名位居第六,但其金融科技排名連續5屆位居前三(見表4)。此外,上海在推動金融科技應用方面也成效顯著。自2019年10月,上海市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以來,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工智能、大數據、元宇宙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出臺《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提升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質效。二是增強金融科技服務綠色金融能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支付標記化等技術為提升綠色金融數據支出和服務效能提供了保障。三是完善風險監測評估體系。例如,上海票據交易所采用大數據技術架構,實現海量綠色金融交易數量的實時監測和分析。(作者:李海棠 周馮琦 尚勇敏)

表4 上海在近5期GFCI中金融科技指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