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主席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的時代要求。軍民融合作為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在推動軍民融合“更好”“更快”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因素之一。
過去一年,從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雙向首發,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我國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測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這些成果的背后,是強大的人才支撐。
順勢者昌,得人者興。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當前,推動科技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著眼于創新,牢牢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要素,從制度建設、引進交流、培養開發等方面著手,實現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同步提升。
除冰破壁,營造良好制度環境。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不斷革故鼎新的過程,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同樣如此。只有從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流動、管理等端口不斷打破阻礙人才發展的舊體制、舊機制,才能形成人才與制度的良性互動,從而建立起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解決軍隊發展建設的燃眉之急。
借才引智,瞄準重點創新領域。一些西方國家在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注重在重點領域依靠人才優勢打造戰略性壓倒優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的人才建設,同樣需要在網絡安全、武器研發、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對人才和資本需求度大、技術成果外溢效應強的重點領域,從地方引進吸收一批創新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智力優勢,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共育共用,人才開發共享互補。高端創新人才培養是軍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將軍事人才基礎教育培養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源源不斷為經濟社會和國防建設輸送高素質人才。要建立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走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的路子,借助地方優質教育資源培養軍隊所需的各類人才,跳出軍隊這個“小圈子”,走向社會這個“大市場”,實現人才開發的軍地共享互補。
軍民融合,人才先行,只有讓人才的創造力不斷迸發,才能有更多的“千里馬”在軍民融合發展的道路上競相奔騰,方能發揮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