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國家已倡導多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軍民融合道路上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的佼佼者,涌現出一批軍民融合領軍企業和優勢產業。對此,全國工商聯軍民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給了這樣的注解:“民營企業有報國熱情,憑借多年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培養的機制優勢、創新優勢和效率優勢,有能力也有實力在軍民融合深度融合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段話,彰顯出民營企業在軍民融合大潮中的自信。實際上,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在軍民融合道路上進行了許多大膽實踐并取得突破。
2017年6月19日,銀河資本與民營軍品企業全國理事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共同發起設立一只規模10億元的民企參軍引導基金。5月16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總規模1500億元的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成立,主要投向包括航天、核能、信息、船舶等軍民融合企業。2016年9月5日,在國資委指導下,國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在北京創立。該基金由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各軍工集團及中央企業的投資平臺和大型金融機構發起設立,基金首期規模302億元,項目儲備預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如果說民企和央企設立的多只基金將為軍民融合提供可靠金融保證,那么PPP模式的引進則意味著軍民融合將獲得更多創新的融資渠道。近日,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擬采取PPP等多種模式,參與融合區基礎設施配套和高校項目建設;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總投資8.7億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孟春指出,PPP模式正成為社會資本切入國防軍工領域的下一個風口,與其他投融資方式相比,PPP模式有著明顯優勢,能夠有效激勵各類參與主體,促進軍民雙方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發展,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令人振奮的是,政策逐步“松綁”,從“允許”“鼓勵”再到“推動”“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的門檻持續“降低”,同時呼喚給予民間資本充分信任。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日前推出《推進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路舉措》,明確12條舉措和45項任務,持續推進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其中包括擴大民參軍范圍,實現“兩證合一”,設立聯合基金等,核心指向進一步降低軍工準入門檻。
頂層設計方面,“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指導意見”和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有望發布,從而加快培育若干民參軍骨干企業。實際上,在高鐵、航空航天裝備、北斗導航、新材料等領域,都有民營企業的強大支撐,其中更不乏民營企業500強的身影。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羅治平介紹,綿陽科技城將建成全國唯一的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和全國首家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平臺將培育更多民營企業成為軍民融合的優秀企業。
置身時代的風口,在軍民融合這個國家戰略下,社會資本將演繹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篇章”,蹚出一條“新路子”。正如全國工商聯軍民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所闡釋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離不開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無論是民參軍,還是軍轉民,民營企業都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在它們積極參與軍民融合過程中又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新現象、新狀況呢?這些都將在8月24日“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時揭曉,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