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我區畜禽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禽屠宰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所稱畜禽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禽屠宰管理條例》中指定的家畜和家禽。
一、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22年末,生豬、肉牛、肉羊和家禽出欄分別為110.8萬頭、76.1萬頭、702.3萬只、1216.3萬只,畜牧業總產值323.5億元,同比增長15.1%,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8.2%,創歷史新高。畜禽屠宰上接畜禽養殖,下連肉品消費,是養殖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關鍵環節,也是重要的民生產業。我區是全國為數不多實行豬、牛、羊、雞、鴨、鵝定點屠宰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先后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禽屠宰管理條例》《畜禽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實施辦法》《關于規范畜禽定點屠宰企業肉品品質檢驗相關證章管理使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規制度,對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與轉型升級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區畜禽屠宰企業逐步由小散企業向現代屠宰企業轉變。截至2022年底,全區共有畜禽定點屠宰企業49家,其中生豬14家、牛羊28家、家禽7家。規模以上屠宰企業23家,其中:生豬7家、肉牛10家、肉羊16家,占屠宰企業總數的47%。壓實屠宰企業肉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肉品品質檢驗、“瘦肉精”檢測、病害畜禽及產品無害化處理等制度,全面落實屠宰環節非洲豬瘟自檢和官方獸醫派駐“兩項制度”。加強屠宰環節肉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檢合格率100%。開展屠宰企業標準化示范創建,7家屠宰企業評為自治區級畜禽屠宰標準化示范廠,樹立了轉型升級的示范企業。組織畜禽屠宰法規標準培訓,從業人員能力素質顯著提升。持續開展畜禽屠宰專項整治和資質審核清理,私屠濫宰和屠宰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打擊和遏止,守法經營和規范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全區畜禽產品供應充足、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雖然我區畜禽屠宰行業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行業總體水平低。大多數屠宰企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設施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后,從業人員技能水平不高,屠宰率偏低,生豬、牛、羊、家禽的屠宰率分別為43.4%、10.9%、30.9%和41.2%。二是經營模式單一。以“代宰”加工為主要經營模式的屠宰企業占比達90%,大多數屠宰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和品牌,以胴體銷售為主,產品同質化明顯,盈利能力弱。三是產能利用率不高。屠宰企業普遍“吃不飽”,生豬、牛、羊、家禽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20.7%、9.4%、32.5%和20%。四是監督執法力量薄弱。屠宰場官方獸醫派駐數量普遍不足,屠宰檢疫監督不到位;監管執法力量不足,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屠宰行業現代化。按照“補短板、強鏈條、嚴監管、促提升”的總體思路,堅持規劃引導、市場調節,綠色發展、提升水平,標準生產、一體經營,嚴格監管、提高質量,推動屠宰行業標準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流通、冰鮮化上市、一體化管理,不斷提高肉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優質肉品消費需求。
(二)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優化布局。結合各地城鎮建設規劃,綜合考慮轄區畜禽養殖規模、屠宰加工能力、肉品消費水平、動物疫病防控、環境承載能力等多種因素,堅持全區一盤棋,打破縣域行政區劃限制,統籌布局和科學合理設置屠宰資源,推動屠宰產能向產區轉移,逐步推動屠宰產能布局與畜牧養殖布局相匹配。
2.嚴格標準,提高水平。維護行業發展規劃嚴肅性,提高行業發展規劃執行力,依法依規履行審核、審批和備案,嚴禁“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加快淘汰低質落后產能和淘汰類生產工藝裝備,加速屠宰企業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工藝流程優化和工藝水平提升,完善屠宰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提高精深分割加工能力,提升副產物利用、預制菜、即熱即食等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生產、銷售能力,加快屠宰企業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3.強化監管,安全生產。完善屠宰監管法規制度,規范分級管理、風險監測、遠程巡查、日常檢查、隨機抽查等行為。加強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嚴格屠宰環節動物檢疫、“瘦肉精”抽檢和肉品品質檢驗。加強同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聯動,嚴厲打擊屠宰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要求,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監督檢查指導,確保畜禽屠宰安全生產。
(三)發展目標
畜禽屠宰布局結構優化,屠宰產能向養殖主產區集聚,市場保供能力大幅提升,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布局合理、流通便利、質量安全、保障有力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到2025年,全區畜禽屠宰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落后產能有序壓減,生豬屠宰企業全面實施屠宰質量管理規范,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形成年屠宰生豬260萬頭、肉牛80萬頭、肉羊700萬只、家禽2000萬羽的屠宰能力,培育年加工產值1億元以上的屠宰企業6家。
到2030年,屠宰行業產能布局科學合理,設施設備完善達標,技術工藝先進順暢,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監管、執法和風險監測體系運行順暢,違法違規屠宰行為有效控制,無紙化出證全面應用。實現年屠宰肉牛100萬頭、肉羊1000萬只、家禽5000萬羽的屠宰能力,培育年加工產值5億元以上的屠宰企業6家,10億元以上的屠宰企業2家。
三、設置規劃
按照“科學布局、集中屠宰、有利流通、方便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堅持屠宰產能與養殖規模相匹配,推動形成畜禽主產區就近屠宰加工、跨區域冷鏈配送銷售的屠宰產能布局。
(一)生豬定點屠宰。鼓勵發展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銷售一體化經營。新建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年設計產能不低于50萬頭,遷建、改擴建的不低于30萬頭,并配備冷鏈貯藏和配送體系。重點發展年出欄生豬30萬頭以上的大型養殖企業配套建設屠宰廠(場)。
(二)牛羊定點屠宰。新建牛、羊屠宰廠(場)年設計產能肉牛不低于2萬頭、肉羊不低于30萬只,遷建、改擴建的年設計產能牛、羊分別不低于2萬頭、15萬只。重點發展年出欄牛2萬頭、羊15萬只以上的大型養殖企業配套建設屠宰廠(場),發展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鼓勵現有牛羊屠宰企業兼并重組升級改造,建設精深分割加工車間,配備冷藏貯存設施設備,開展冷鏈配送銷售。
(三)家禽定點屠宰。新建、遷建、改擴建的家禽屠宰廠(場)年設計屠宰產能不低于1000萬羽,配套建設冷鏈貯藏和配送體系,發展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
四、重點任務
(一)健全完善法規標準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標準,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禽屠宰管理條例》,修改《寧夏畜禽定點屠宰廠(場)現場驗收標準》,制定《寧夏畜禽定點屠宰廠(場)設置審查辦法》《寧夏屠宰監督檢查專家管理辦法》。
(二)積極推動標準化示范創建。以全面實施生豬屠宰質量管理規范(屠宰GMP)為抓手,按照畜禽屠宰“六化”(質量管理制度化、廠區環境整潔化、設施設備標準化、生產經營規范化、檢測檢驗科學化、排放處理無害化)要求,持續開展畜禽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鼓勵和支持現有屠宰廠(場)新建、改擴建高標準屠宰車間,引進現代冷鮮加工、精細分割、精深加工、冷藏貯存等設施設備,提升標準化屠宰生產能力。到2025年和2030年,創建標準化畜禽屠宰企業分別達到6家和10以上。
(三)著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屠宰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提升精細分割加工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根據不同地域餐飲習慣和“寧夏六盤山牛肉”“寧夏灘羊肉”品質特性,開發冷鮮、冰鮮、精細分割產品和功能肉制品,研發生產即食、即熱、即烹、即配預制菜系列產品,加快推動由“運胴體”向“運產品”轉變。支持副產物精深加工,提升副產品綜合利用水平,提高副產品附加值。到2030年肉牛和灘羊精深加工比例分別達到25%和40%以上,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四)切實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扎實開展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對不符合設立條件的堅決吊銷定點屠宰證書。強化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嚴格日常檢查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屠宰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培訓,切實提高屠宰行業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和質量安全意識。健全屠宰違法行為舉報制度,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持續保持對屠宰環節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督促屠宰企業嚴格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把入場查驗、待宰靜養、屠宰檢驗、產品出場、無害化處理等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關口,確保出場肉品質量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經常性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五)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整合《寧夏屠宰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信息關聯和兩碼融合,推行無紙化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實現從產地到產品信息二維碼追溯管理。完善畜禽屠宰企業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隨時對屠宰企業入場查驗、宰后檢驗、產品出廠和無害化處理等關鍵崗位開展網上巡查。認真執行畜禽屠宰信息報送制度,提高屠宰信息報送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六)大力加強肉品品牌建設。加快屠宰企業由“代宰”向“自營”轉變步伐,支持龍頭企業加大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建設,提升產品檔次,實施品牌化、差異化銷售。加強“寧夏六盤山牛肉”“寧夏灘羊肉”等區域公用品牌的宣傳推介,支持屠宰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推介會,開拓區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支持發展肉品電子交易,發揮“互聯網+”營銷優勢,拓寬肉品市場交易渠道,加大直播帶貨人才培養,借助直播帶貨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營銷體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屠宰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各市、縣(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考慮畜禽養殖規模和屠宰企業數量分布,研究制定重點任務推進方案,逐級分解任務,認真組織實施,及時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落地,推動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各市、縣(區)要把畜禽屠宰作為民生產業的組成部分,認真制定促進畜禽屠宰產業發展、強化行業監管的政策措施,嚴格落實畜禽屠宰廠(場)用地政策,將畜禽屠宰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鼓勵現有屠宰企業對陳舊的生產、污水處理、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創新資金支持方式,通過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支持方式助力產業發展。
(三)加強部門協作。畜禽屠宰行業涉及的部門多、產業鏈環節多、關聯主體多,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履行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職責,建立健全畜禽屠宰全產業鏈協同機制,加強與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和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深化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嚴厲打擊畜禽產品全產業鏈上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屠宰市場秩序和肉品消費安全。
(四)加強宣傳引導。大力開展屠宰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引導畜禽屠宰從業人員自覺守法、規范經營,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肉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強化畜禽屠宰從業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不斷提高專業操作水平。積極向廣大消費者宣傳肉品科學消費常識,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和品牌消費意識。強化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屠宰行業良好的輿論環境。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立即刪除。內容為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