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批復同意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國務院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審查通過的《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支持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
湖北省聯結東西、承接南北,是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地區,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規劃》是湖北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規劃》提出,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服務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合作,主動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支持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增強襄陽、宜昌的人口和經濟集聚能力,依托重要交通廊道推動城鎮發展,保障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空間需求,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構建縣域統籌、縣鄉村功能互補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鄉生活圈。健全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網絡,打造沿長江、漢江等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提升長江黃金水道運輸效能,推進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提高多式聯運水平,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
2022年國務院批復同意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群。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形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在這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為主體,覆蓋中部地區湖北、湖南、江西3個省,常住人口為1.3億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湖南、江西三省GDP總和達10.3萬億元,增速分別5.7%、4.5%和4.7%。
從產業基礎來看,湖北省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協同效應顯著。安徽蕪湖、江西九江等地迅速發展的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與湖北武漢、重慶的相關產業形成了緊密聯系;湖南“中國V谷”與湖北“中國光谷”遙相呼應,持續推動科技創新。
此外,長江沿線地區在汽車產業上的協同發力,構建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條,奠定了產業合作的廣泛基礎。隨著區域經濟融合不斷深化,湖北省將在區域聯動中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強有力支撐。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
近日,國務院回函湖北省政府,原則同意《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批復提出,到2035年,湖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925.2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950.0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7358.9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于40%;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318億立方米。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批復要求,系統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優化主體功能定位,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提升江漢平原、鄂北崗地、鄂東沿江平原和丘陵等區域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糧食生產能力,優化特色農業布局,在武漢都市圈積極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推進鄂西北秦巴山、鄂西南武陵山、鄂東北大別山、鄂東南幕阜山生態屏障建設,優化長江干流、漢江、清江等流域沿江工業企業布局,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營造人水城產和諧的親水空間,筑牢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等水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提升江漢平原、鄂北崗地、鄂東沿江平原和丘陵等區域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糧食生產能力,優化特色農業布局,在武漢都市圈積極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推進鄂西北秦巴山、鄂西南武陵山、鄂東北大別山、鄂東南幕阜山生態屏障建設,優化長江干流、漢江、清江等流域沿江工業企業布局,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營造人水城產和諧的親水空間,筑牢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等水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布局,提高國土空間安全韌性。健全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空間保護機制,強化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系統活化利用,加強神農架、武當山古建筑群、明顯陵、唐崖土司城址等世界遺產保護,構建長江文化、荊楚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
批復強調,《規劃》是對湖北省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提高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