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國家清潔能源與安全應急科技產業園、昌平新型儲能產業示范區等重大創新平臺揭牌成立。昌平區還發布了全國首個能源互聯網產業支持政策,企業最高可享3000萬元資金支持。
8月16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重點培育氫能在工業、分布式發電、民用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氫能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進一步完善。
從當前儲能技術的發展來看,鋰電儲能是最接近大規模商業化的一種新型儲能技術。本文分析了鋰電儲能產業發展現狀,研究了鋰電儲能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規模,提出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本文通過解析我國氫能規劃的重點方向,分析當下氫能動力的技術路線、氫能發展路徑與潛在的應用場景,闡述我國氫能產業與應用端發展現狀并給予趨勢研判、發展建議。
結合氫能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對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年度的氫能應用場景進行了分析,研究設計了基于氫燃料電池、氫能分布式發電、氫燃氣輪機、氫能航空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燃油機動車輛替代、燃氣發電替代、天然氣摻氫供熱、居民用氫燃料電池等六大領域應用場景,提出了制定氫能中長期戰略規劃等政策建議。
近年來,政策、資本賦能各地氫能產業,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動下,政策多點開花,企業加大投入,進入2023年,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近期,多個省市或將氫納入重點發展產業,或出臺專項補貼政策等。
海上風電制氫是一種新興的海洋能源綜合利用方式,隨著能源轉型升級壓力的不斷增大和海上風電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對海上風電制氫產業發展進行積極引導,助推廣東省能源轉型升級,這是廣東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1個省級及69個市級出臺相應的氫能規劃,其中省級政策中,到2025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的數量合計為11.1萬輛,建設加氫站合計超千座。截至到2022年6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數量達到一萬輛,截至2022年10月31日,我國累計建成加氫站296座。目前的數據相較于各省市的目標相差懸殊,未來三年在政策的激勵下要加速腳步。
到2025年,力爭全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產業鏈核心零部件領域排名全國前五的頭部企業,引領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升級和成本下降,打造覆蓋全產業鏈、技術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整車研發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