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與文旅產業融合,有利于推動小城鎮文旅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有利于催生小城鎮文旅產業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數字化是推動小城鎮文旅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但目前我國小城鎮還存在著數字基礎設施薄弱,數字化生態基礎差;政策法規針對性弱,監管機制不健全;復合型人才匱乏,培育機制不匹配;數字技術成本大,運營管理難題多等現實困難。
小城鎮實現數字化與文旅融合,能極大提升旅游者的消費體驗,能極大拓寬文旅經濟的發展空間,也是小城鎮文旅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我國小城鎮數字化與文旅產業融合,還存在著許多現實困境,概括而言,如圖1所示。

圖1 小城鎮數字文旅發展的趨勢與瓶頸
一、數字基礎設施薄弱,數字化生態基礎差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我國多數小城鎮數字化基礎設施滯后,地區間數字鴻溝顯著,部分小城鎮互聯網接入速度緩慢。薄弱的基礎設施阻礙了數字化進程,限制了文旅產品的數字化推廣、傳播和銷售。具體表現為:一是缺乏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目前,我國許多小城鎮電子通信技術基礎設施落后,網速慢,高速互聯網覆蓋率低。政府部門雖已加大新型通信基礎設施投入,但受限于資金和技術支持,部分地區仍存在信號差、常卡頓、常延遲、網絡覆蓋率低等問題。影響了數字技術與文旅業的融合發展,延緩了文化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速度。同時,網絡建設的不健全,也影響和限制了文化產業數字化進程中信息資源整合和跨部門信息共享。二是缺乏智能化工具。智能化工具是數字技術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目前,我國小城鎮大多缺乏智能化設施、缺乏數字化工具、缺乏數字化制作設備、缺乏數字版權管理系統、缺乏5G 技術等硬件設施,從而限制了小城鎮數字技術與文旅業的融合發展與廣泛應用。三是缺乏數字化生態基礎。在小城鎮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呈現出明顯的傳統取向。由于經濟水平限制和年輕人口外流,留守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其數字化設備使用能力相對有限。這種傳統生活形態的延續,加上居民對數字產品消費能力不足,制約了文化企業在小城鎮市場的數字化產品創新與開發動力。
二、政策法規針對性差,監管機制不健全
政策法規,是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制度保障,是小城鎮數字技術與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制度保障。雖然國家在宏觀政策上,已出臺了相關政策,強調數字化與文旅融合的重要性,但針對小城鎮缺乏統一的政策框架和明確的政策指引,缺少相關的數字技術應用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法規。一是對數字化文旅項目支持力度不夠。因為一項數字化文旅項目的開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政府決策部門與相關機構長期有效的工程建設協調與支持。但由于大多小城鎮經濟相對落后,財政資金普遍匱乏,數字設施建設經費不足,經費分配不均衡,又缺乏明晰的財政經費銜接制度,使小城鎮在數字技術建設上投入少,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不夠,財政資金銜接和利用不靈活,導致無法大力推進小城鎮數字化與文旅業的快速融合發展。二是數字化文旅發展規劃和措施不落地。我國小城鎮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融合,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小城鎮的數字化與文旅融合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劃,通常各景區、各酒店、各旅行社等文旅企業,大多只簡單引入一定的數字技術,致使數字化信息分散、信息質量低下,無法真正挖掘和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潛力。而政府的政策指導性和針對性又不強,對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政策設計不周,存在著政策銜接不順暢、政策調控不精準等問題。從而使政策無法有效傳播,無法在地方層面上推行和執行,政策落地和實施效果不佳。三是數字化文旅市場監管不到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結構和運行機制產生了深遠變革,而現有監管框架難以有效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當前文旅市場頻繁出現用戶隱私數據外泄、基于算法的價格歧視等問題,存在著數據安全隱患。同時監管、監測和反饋機制的缺乏,客觀上也加大了小城鎮數字化與文旅產業融合的阻力。

三、復合型人才匱乏,培育機制不匹配
數字經濟時代,文旅產業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對人才要求更高。但小城鎮不僅現在短缺復合型人才,未來人才培育機制也存在問題:一是小城鎮留不住有數字技術和文旅能力的年輕人。目前我國小城鎮中大部分青年人都選擇外出務工或定居城市,留守在小集鎮的大多數是數字技術能力低的老年人及兒童。偶爾有回小城鎮工作科班出身的年輕人,又因為經濟利益、生存環境、生活習慣等原因,在小城鎮工作一段時間后又選擇離開小城鎮。二是數字化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每一個小城鎮都有其資源獨特性和開發特殊性,從而無法實現“一對一”人才培養技術模型直接復制。而要求能在線上線下信息交互與信息共享等各有獨特性針對性的背景下,培養出既有共通能力、又有獨特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許多高校對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把脈不及時不準確,在人才培養機制中,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仍然過于傳統和單一,與市場需求脫節。師資也亟待與時俱進。三是培養模式單一,培養周期長。文旅產業數字化融合需要兼具數字技術能力與市場洞察、文化素養、旅游策劃、數字運營、產品開發設計及戰略管理等綜合能力的人才支撐。而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技術能力培養與文旅行業技能培養各唱各的調,缺乏緊密聯系和合作,學生也缺乏實踐機會和實踐經驗,缺乏創新能力。同時,單純依靠高校培養數字化與兼有文旅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周期長,數字技術與文旅融合能力不足。
四、數字技術運營成本大,運營管理難題多
數字技術的應用與更新換代,不僅要求數字化設備不斷更新,也要求人員不斷接受培訓。但在實踐中,小城鎮的餐飲、酒店、旅游景點等,產品和服務單一,相互獨立、各自為政,有時還因存在著不當競爭,系統間數據不互通,既使有一些互通信息,也由于數據格式不統一、接口不兼容,互通性不強,也不能對零散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和信息共享。由于無法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充分應用到文旅運營管理中,使投入的數字設備,只單純增加管理成本,不能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從而降低了小城鎮文旅的整體效益,影響了數字化與文旅業融合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發展。(作者:俞慧婷、趙凱、徐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