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人才、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以及產業結構等方面。未來,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還將面臨更多挑戰和發展機會。
一、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首先,低空空域的放開拓展了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空間。早在2009 年開始,我國就逐步有序放開了低空區域。在2023 年,我國針對規范航空器飛行等相關活動,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條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航空器產業的發展。進入2024 年,相關文件的陸續生效,使得我國低空經濟正式進入發展元年;其次,各地區越來越注重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并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利好政策。從這些政策的出臺,再到各地區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實,再到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狀態與環境的優化,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的革新發展;最后,就是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備。低空經濟產業包括低空制造、飛行、保障以及綜合服務等多個方面。發展至今,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條,并且作為一項新興與未來產業,也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我國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過程中,依舊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低空經濟涉及飛行器制造、維修以及租賃等諸多領域,并且這些領域的技術含量以及附加值都相對較高。然而,對比低空經濟產業整體來看,產業結構依舊有待完善。尤其是無人機制造、空中廣告以及低空旅游這些產業的發展依舊十分滯后,并且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集群與鏈條。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企業缺少創新、產業鏈條不夠完善以及新興領域拓展不足等導致。
(二)人才隊伍需要建設
低空經濟是一種具有技術密集特點的經濟,因此對于高水準人才有著較高需求。對于該領域內的專業人才來說,需要掌握有關空氣動力、民航、人工智能、空管以及航空等多個領域內的知識與技能。這也使得低空經濟延伸出了更多新生職業,并且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作為支持。目前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內的專業人員更多源自于民航領域內的工作者。他們的知識結構十分單一,也缺少系統性的低空經濟產業教育培訓。如今,我國有限的人才培養更多是面向通航、航空以及民航這些領域,專門設立低空經濟相關專業的高校依舊不足。這也致使這一領域內的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培訓面臨阻礙。
(三)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在低空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技術創新的不足逐漸成了限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我國針對低空經濟這一領域投入的技術研發相對較少,因此技術創新也明顯不足。此外,就是我國在該領域內缺少充足的人才儲備。這也致使相關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會面臨重重阻礙。最后就是我國在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過程中缺少一個完善的技術標準與技術體系,從而對企業技術創新發展造成了嚴重束縛。
(四)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必定離不開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目前,美國的民用機場總數量位居全球第一,私人機場則多達14500 余個,其中包括運動機場、農用機場、企業機場、水上機場、熱氣球場等多種。反觀我國,機場總數則僅有520 個左右,由民航管控的機場僅有236 個。現如今,我國的通用機場、航空器配套以及無人機起降配套等硬件設備,以及空管系統、數據存儲與應用系統、雷達系統等軟件設備都存在明顯不足,無法滿足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需求。(作者:荊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