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休閑養老、酒文化、文創到影視和云計算;從遼寧省謝屯鎮、貴州省茅臺鎮、江蘇省蘇家-龍山文創小鎮到浙江省橫店鎮和“云棲小鎮”……近年來,特色小鎮在全國遍地開花,宜業宜居宜觀光,不少成功的樣本成為生活的理想之所。但是,在小鎮建設中,概念不清、盲目發展及房地產化苗頭時有冒出,特色小鎮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當前全國特色小鎮建設情況怎樣?未來需要堅持什么?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小鎮建設熱情高
——全國各地規劃建設的特色小鎮數量已超2000個,預計投資規模4.8萬億元
“大唐襪機響,天下襪一雙”。諸暨襪藝小鎮位于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是全國最大的襪業生產和銷售基地,“襪藝”成為這個小鎮的特色主題。“創建伊始,我們就統籌推進一批融產業功能、文化景觀等功能的項目,著力打造以襪子為特色的小鎮。”大唐鎮宣傳委員楊狄說。
華僑城甘坑客家小鎮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曾是客家人聚居地,炮樓、碉樓、吊腳樓等風情建筑凝聚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通過IP文創形象、VR內容科技產業、古鎮生態旅游和舊城改造等方式,小鎮將傳統融入未來,打造文化、生態、科技、旅游四位一體的文旅特色小鎮。
宜業宜居宜觀光,這樣的小鎮在全國還有不少。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特色小(城)鎮包括特色小鎮、小城鎮兩種形態。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
在實踐中,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被認為是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重要結合點,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據國家發改委數據,目前有關部門已公布了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及兩批共403個全國特色小城鎮的創建名單。各地的建設積極性也很高,有數據顯示,全國各地規劃建設的特色小鎮數量已超2000個,預計投資規模達4.8萬億元。
在不少專家看來,特色小鎮有利于搭建高端產業和高端要素的集聚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勁松以文化創意小鎮為例指出,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的關鍵在于文化承續及提供人文精神引領,催生文化與經濟發展之“雙效”價值,提升“有品質”的社會生活新樣態、新模式。
產業立鎮不能變
——特色小鎮,關鍵要有特色產業,形成比較優勢,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
一千個特色小鎮應該有一千張面孔,但它們也擁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立足產業。在多份中央文件中,針對特色小鎮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均提到“堅持產業建鎮”。
“諸暨襪藝小鎮主要落腳點在于一個‘襪’字,并持續推進產業發展結構、增長動力結構等的調整。”楊狄說,在大唐鎮襪子產量三年減少12億雙的背景下,小鎮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可以說,通過創建特色小鎮,大唐襪業轉型升級找到了‘跑道’,見到了曙光。”
產業立鎮,也給小鎮居民帶來實在的效益。
家住大唐鎮的戚佳明是一名退伍軍人,2016年退伍返鄉后注冊了“如常針織廠”,從事襪子的銷售。戚佳明說,在小鎮整體規劃和品牌效應的推動下,他的店鋪從剛開始無人問津,到現在月銷售額5萬元左右。“近幾年來,鎮政府一直致力于襪業小鎮的產業革新和升級。新的襪業市場,政府主導孵化的‘襪藝電商園區’、交通干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大唐襪業’的品牌宣傳,良好的經商環境等,讓我們從業者受益良多。”他說。
今年49歲的鐘關平是土生土長的大唐鎮居民,他對家鄉的變化感受很深。“大唐鎮是中國襪業之鄉,創建特色小鎮后,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老百姓們是切切實實受益了。去年政府還推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鄉鎮的街道、河道都得到了美化,基礎設施也更齊全了。”
不過,在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地區未結合本地實際,只照搬模式的情況。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再次明確“堅持產業立鎮”,要求立足各地區比較優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引導企業擴大有效投資,發展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
糾偏機制來了
——在創建名單中,淘汰不實小鎮、風險小鎮、問題小鎮;在已公布名單中,持續評估、優勝劣汰
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是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也存在不少令人擔心的傾向。
蔡勁松就發現,在城鎮和鄉村的“特色小鎮”改造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著與文化傳統脫離、與社會倫理疏離、與原住居民遠離等風險;從空間結構看,一些地方出現過度的地產開發、失真的文化資源套搬等情況。不少改造案例丟失了中華傳統空間審美的基本標準,簡單重復仿制、千鎮一面、大量閑置的狀況時有出現。
《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明確要建立規范糾偏機制。《通知》指出,在創建名單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的不實小鎮,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市縣通過國有融資平臺公司變相舉債建設的風險小鎮,以及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小鎮。
如何防止各地區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后期發展與糾偏?《通知》要求在已公布的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中,持續開展評估督導和優勝劣汰,適時公布整改名單,有關情況及時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這既為創建中的小鎮劃了紅線,也讓特色小鎮建設始終“在路上”。例如大唐鎮在建設中就發現還存在人才資源緊缺、配套平臺專業化運營有待提升、旅游景區缺少市場認可等問題。“下一步,我們還是要以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緊扣發展短板,聚焦企業、群眾需求,不斷深化我們的特色小鎮建設。”楊狄說。
蔡勁松則認為,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應當聚焦文化的內核與意蘊;正視村鎮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文化缺失、環境失衡、經濟欠發達等問題;此外,還應強調文創改造的整體品格提升,真正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化基因與典型風格,促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