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式發布《從化區特色小鎮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廣東省首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秷蟾妗吠ㄟ^分析政策基礎、產業經濟基礎等角度,對從化建設特色小鎮進行社會環境分析,對從化區特色小鎮的現狀進行整體性描摹,在梳理從化建設特色小鎮經驗的基礎上,對特色小鎮的發展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報告》建議,要繼續推進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建設模式,堅持“有位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統一,政府做好規劃、審核,在政策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和載體,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要尊重小鎮發展規律,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為指導,切實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優化城鎮空間、規模和產業結構,嚴格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謹防千鎮一面。
構建小鎮優產業、小鎮厚文化
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結果。特色小鎮是在新常態下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也是農村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
2016年7月,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現場會,部署推動廣東特色小鎮建設,提出到2020年廣東將建成約100個省級特色小鎮的目標,實現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水平、創新發展能力、吸納就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廣州市《關于印發廣州市加快規劃建設北部山區特色小鎮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特色小鎮要聚集特色產業,服務精準扶貧,實現產業、人居環境、旅游觀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多要素在小鎮區域內的有機融合。
2016年12月,從化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從化區創建特色小鎮實施方案》,提出按照“寬進嚴定、分類分批”的原則統籌推進,以具備相關產業、技術、資金、規劃、人文基礎等要素為條件,用3年時間,在全區創建10個市級特色小鎮。近年,從化區圍繞“人文氣息濃厚、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的總要求,堅持“規劃先行、政府引導、鎮村落實、市場運作、典型示范、分步實施”的思路,提出精心打造10個特色小鎮,著力構建小鎮優產業、小鎮厚文化的發展格局,為從化區促進產城融合、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新型城鎮化提供重要途徑。
小鎮形成自身特色主導產業
近年來,從化區按照“規劃先行、政府引導、鎮村落實、市場運作、典型示范、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政策、資金等支持。加快特色小鎮建設,促進從化區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從化美麗鄉村。
從化區把特色小鎮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做大做強特色民宿、特色水果、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等鄉村特色產業,共建設和謀劃了兩批共19個特色小鎮。2016年12月,啟動第一批10個市級特色小鎮:蓮麻小鎮、古田小鎮、聯溪(阿婆六)小鎮、份田璞歸小鎮、南平靜修小鎮、西塘童話小鎮、西和萬花風情小鎮、溫泉財富小鎮、米埗小鎮、錦洞桃花小鎮。
2018年,在鞏固提升首批特色小鎮管理運營品質的基礎上,從化區繼續謀劃并啟動第二批9個特色小鎮:艾米稻香小鎮、賽萊拉干細胞科技小鎮、魯班小鎮、古驛道小鎮、畫田小鎮、梅樹小鎮、生態設計小鎮、溪頭徒步小鎮、香蜜山小鎮,實現了特色小鎮8個鎮(街)全覆蓋。特色小鎮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
經濟、交通及文化條件優越
按照全球休閑與旅游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當人均GDP達到1000~3000美元時,將進入休閑消費、旅游消費的爆發性增長期。廣東省2017年人均GDP達到81089元(12009美元)。從化周邊城市的情況則是:廣州2017年人均GDP達到153118元,東莞91778元,惠州80222元,周邊城市居民具備進入休閑消費、旅游消費的條件。
從化區域內部道路暢通。2017年,從化公路通車里程1388.70公里(不含自然村村道),其中:國道114.82公里,省道80.07公里,縣道182.21公里,鄉道1011.60公里。“十三五”期間,從化將構建“三橫三縱”(北星路、迎賓大道、環城北路,從化大道、環市路、八鄉大道)的路網布局,推動城區由南向北有序發展,新建道路里程約26公里,總投資約58.51億元。
從化區位于廣州市東北面,中心城區距廣州市區50多公里,根據已有道路及規劃,從化將形成軌道貫穿南北、鎮鎮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的便捷快速道路網絡,與廣州形成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指日可待。從化西鄰“空港”,南靠“信息港”,與中新知識城相連,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輻射粵北湘贛地區的要地,將成為廣州北部重要交通樞紐。城軌方面,廣州地鐵14號線(從化地鐵)是從化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廣州開往從化首條地鐵路線。
從化環境資源優越。北回歸線橫跨從化境內,全年氣候溫和,生態資源豐富,境內森林面積達180多萬畝,擁有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有黃龍湖省級森林公園、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從化溫泉自然保護區(廣州市級)以及14個從化區級森林公園。流溪河貫穿從化全境,有100多個湖泊水庫,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和流溪河地表水達到功能區劃水質標準均為100%,空氣優良率也達100%,環境競爭力連續三年排名廣州市第一。
從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不僅有新石器時代呂田獅象巖人居遺跡,還有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其中位于太平鎮錢崗古村的廣裕祠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杰出項目獎第一名,被譽為“中國從明朝到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斷代史”。
《報告》也指出,從化特色小鎮建設也面臨著產業協同程度不足,空間范圍過大致項目布局分散,特色小鎮住宿餐飲等旅游配套服務的信息公開不夠等有待解決的問題。
三經驗 八建議
助推特色小鎮發展
《報告》認為,近年從化區依托既有產業、生態等優勢,圍繞“特色理念、特色產業、特色功能、特色文化”的發展思路,在特色小鎮建設領域走出一條走新型產鎮融合發展的道路。有三條經驗值得借鑒:
?。ㄒ唬┱鲗?,社會為主凝聚建設合力。
?。ǘ﹦撔聶C制,實現資源有效整合。
?。ㄈ┳⒅?ldquo;特”色,聯動發展培育新興產業。
《報告》還對特色小鎮的發展提出八個建議,分別為:
1.創新體制機制,加大培育力度。
2.發揮規劃引領,謹防千鎮一面。
3.強化產業主導,打造生態鏈條。
4.加大配套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5.創新建設新模式,實現共贏發展。
6.借助高端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7.完善考核機制,有序推進小鎮建設。
8.完善旅游設施,構建“互聯網旅游”發展新模式。
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報告》建議,要繼續推進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建設模式,堅持“有位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統一,政府做好規劃、審核,在政策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和載體,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加大投融資支撐體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發揮規劃引領、謹防千鎮一面也是報告的重要建議之一。要尊重小鎮發展規律,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為指導,切實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優化城鎮空間、規模和產業結構,嚴格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助力特色小鎮建設,實現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鏈條則要圍繞既有產業優勢和未來產業導向,強化特色定位,注重差異發展,要充分打造產業鏈和生態鏈,實現上下游資源的整合發展。如溫泉財富小鎮,要融合財富、溫泉、旅游的產業特質,實現綠色金融、高端商務、休閑度假、健康養生一體的產業生態鏈條;蓮麻小鎮要融合生態、文化、體育等產業特色,打造紅色旅游、戶外運動等一體的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