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問題主要體現在城鄉二元化———即城鄉差異,這種差異不僅是由經濟和物質的差異造成的,更重要表現為文化的差距。解決差距的主要途徑是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的關鍵在于鄉村產業的發展。以鄲縣老鴉林村為例,提出在田園綜合體模式下的川西林盤改造研究方案,采用以工促農、以旅帶農、以貿惠農“三產聯動”的振興模式帶動產生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同時注重對老鴉林村文脈的傳承和修復,基于場地文化的基礎提出相應策略,使傳統林盤文化得以在新的景觀中再生,文化得以傳承。
一、老鴉林村現狀問題調查及基礎條件
1、區位條件
老鴉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新名場鎮永利社區,項目地占地面積約 3.37hm2,周邊交通方便,距離成都市區較近,郫都郊區周邊有 2 條高速,一條國道緊挨村道黃廣路。
2、現狀問題
經過實地調研發現,老鴉林村存在污水亂排、房屋破舊、道路泥濘、公共場地及設施缺乏等問題。由于場地自身條件不足及產業發展滯后等問題,造成林盤出現老齡化、空心化。場地林盤文化和農耕文化延續不足,流失嚴重。
3、自然條件
老鴉林村植物物種豐富多樣,村中道路旁大量自然生長的竹子已成為村中的典型景觀,經流村落的 3條水系水質較好,具有一定景觀價值。
4、產業基礎
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其支柱產業為生菜產業,但總體產業較為單一。
二、郫縣老鴉林村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1、振興模式
以農田生菜種植及農家蔬菜種植產業作為支持產業,農產品加工、生菜加工示范基地、農特產品生產加工為配套產業,傳統手工藝作為衍生產業,旅游產業、農家餐飲、特色民宿農事參觀體驗為核心產業。通過配套產業、支持產業和衍生產業三產聯動推動核心產業優化發展。
采用以公促農、以旅帶農、以貿惠農的互聯網 +居民、居民 + 企業、居民 + 政府的模式帶動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旅游為導向,以產業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流通基礎為支撐,以體驗為價值,以鄉村復興為目標,推動老鴉林村構建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促進鄉村振興(見圖 1)。
2、林盤文脈傳承修復
老鴉林村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利用其文化打造系列文化產業,并融入全面的項目策劃,使游客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妥善運用文化因素,將其與景觀、產業融合起來,激發田園綜合體的內在活力。
2.1 破董重生(舊房改造)設計策略。對老鴉林村舊房建筑堆砌渣物,在景觀建設中保留修復原有墻面和磚柱,屋頂改用現代玻璃結構,實現林盤景觀環境的保護以及景觀要素的更新。新材料與舊建筑的融合也體現老鴉林的歷史演變和新生,使場所精神在景觀中重生,使場地文化得以修復傳承。
2.2 老鴉先魂(祭祀空間)營造方法。川西林盤獨具個性的農村聚落形式從古蜀延續至今,其發展與文化密不可分。老鴉林村的祭祀文化對當地人的信仰及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但祭祀空間整體雜亂且無祭祀效果,考慮到生態效益,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礎上增加祭祀墻,打造半圍合式的空間,營造祭祀儀式感,喚醒林盤鄉愁記憶,使祭祀空間具有獨特文化吸引力。
2.3 舊房拾憶(老房改造)策略。場地的老房是老鴉林村唯一保存較好的傳統川西林盤建筑。老房改造設計最大限度地還原川西民居建筑,同時增加庭院景觀與農耕元素,重拾川西壩子風情,將其作為川西記憶打造的重要版塊。
3、景觀打造格局
早在 2007 年,成都市政府就啟動了川西林盤保護建設工作,然而伴隨著林盤逐步發展演變,同質化問題也不斷產生。本研究提出依據場地自然環境特色確定各區塊的詳細設計要點,打造特色鄉村規劃格局,在最大限度地保護林盤特色文化和典型景觀的同時,塑造新的特色景觀。
3.1 竹林閑心(休息區)打造策略。川西林盤又被稱為竹林盤,竹是川西林盤的象征性景觀要素。竹林休閑區的景觀打造采用“利用 + 升級”的方式,圍繞原有叢竹增加動態水景,適當引入灌木、小喬木及草本花卉等觀賞性植物,與鄉土植物結合,構建喬、灌、草植物景觀層次,構造林盤生態休息區。
3.2 污水處理規劃策略。場地原有污水管道裸露且無序排放,易滋生蚊蟲,影響生活環境。規劃策略為統籌規劃管網,調整廁位和牲畜室,設置生活污水處理池,利用地形高差收集污水糞便,產生沼氣和肥料提供能源和有機肥料。
3.3 夜晚照明規劃策略。老鴉林村缺乏照明路燈基礎施,不利于村民的夜間活動。依據場地現狀,在主要景點安置路燈、地燈、壁燈,精準把控位置,避免產生過多光污染和能源浪費,提升夜景效果。
3.4 植物設計策略。場地原有植物配置單一,缺乏景觀性。設計依據植物特性,盡量保證使用本土樹種,搭配其他適宜植物,通過不同種類、季相的植物,搭配構建小型生態圈,吸引鳥類等動物入駐,營造多重感官體驗。
3.5 植物農田輪作。川西林盤“隨田散居”的團狀分散格局形成了別樣的川西壩子農居風貌。其中的環境進行景觀設計元素分析主要有田、林、宅、水,四大元素和諧共生,相互依存。 老鴉林村的農田系統主要是生菜農田,對土地肥力需求極大,考慮到肥力與生菜需求,在深入調查當地農戶生菜種植效益和每塊地種植時間后,制定輪作和休耕周期表搭配其他蔬菜種植,保證土地肥力和土地經濟效益。
總之,基于場地現狀調查,提出以古蜀鄉愁為主題的川西林盤鄉愁記憶景觀規劃設計。針對項目地主要問題,設計方案采用林盤文脈傳承修復、產業整合聯動、景觀修復提升著重打造川西林盤記憶,祭祀鄉愁文化。以生菜生產加工示范基地與旅游產業實現產業鏈接, 為居民提供就業致富之路,解決林盤老齡化與空心化;促進鄉村文化、經濟發展,有力推動實現鄉村振興。(作者:趙靜靜 李雪楊)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