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多地正挖掘自身比較優勢,瞄準航空航天產業,以培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近期包括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山西長治、浙江嘉興與上海奉賢等多地密集出臺了有關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舉措與方案,各地圍繞航空航天的產業布局和平臺搭建正“快馬加鞭”。
公開資料顯示,4月24日,湖南航天航空產業發展座談會在長沙召開,會上簽訂了《衛星通信工程應用合作協議》等12個項目,未來湖南將集中優勢資源在中小航空發動機、電磁發射微小衛星等重要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努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推動北斗導航、高分遙感等應用。
基于此,湖南更是提出了力爭到2022年將實現航天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僅僅兩天后的4月26日,山西長治市也發布了《長治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5)》,提出到2030年,全市通航產業經濟規模要達到200億元的市場規模,且成為帶動當地新舊動能轉換的全省典范。
除此之外,記者還梳理發現,近期除了中部城市聚焦航空航天產業外,在東部長三角地區,該產業同樣也成為地方政府爭相布局的關鍵。但內陸地區有所不同的是,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基礎雄厚,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打造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平臺。
其中,4月28日至4月29日,首屆長三角全球科創項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國?嘉興航空航天百人會”在嘉興舉行。
不同于湖南與山西兩地聚焦發展產業,未來嘉興將通過繼續深化與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平臺共同發起方的合作,為來到嘉興的航空航天領域人才項目,提供政策、落戶、評估、產業化等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團隊小、資金少、成果轉化難等問題。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多地密集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其與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鼓勵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相關。一方面,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表示要扶持航空產業;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密集出臺的政策成為推動地方爭相布局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推動力。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1月2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表明科創板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高端裝備包含了航天產業。
除此之外,2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也提到了鼓勵外商投資商業航天產業的上下游各領域等內容。
京東集團副總裁、無人機首席科學家李小光在“2019中國·嘉興航空航天百人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航空航天產業是當前工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皇冠”,基本涵蓋了科學技術的所有領域,也是典型的交叉科學產業,抓住了航空航天這一頂尖產業,對未來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同時對國家戰略的落地,以及頂尖科學人才的集聚具有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產業也具有廣義的范疇,涉及面非常廣,各地方發展航空航天產業同時還需要找準聚焦的產業類目。”李小光表示,地方密集推動航空航天產業“上馬”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如何實現產業投資回報的問題。
當前各地方政府聚焦航空航天產業,還需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內容:一是要具有核心技術支撐,尤其是需要掌握在細分領域內的產業技術;二是要有產業人才支撐,需要提供給頂尖科技人才發展的創新條件;三是抓住細分產業領域,努力打造獨角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