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發展規律、國情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為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慶陽市政府在全市經濟發展實現“換道超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組織大家開展思想交鋒、思維碰撞,是對我們認識上的再教育、理論上的再升華和行動上的再動員,讓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面對這一重大改革發展命題,市政府國資委將立足職能定位,聚焦“四千四百”八大產業鏈,堅持邊發展、邊突破、邊布局,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控制力的領軍企業,推動建設完整、先進、安全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激發發展新動能,努力成為堪當重任的發展重器、強市基石。
拿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國資國企方案。我們將結合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搶抓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政策機遇,拿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國資國企方案。一是推動油煤氣化工耦合發展。支持市屬能源企業加強與長慶油田、瑞華能源等企業合作,推進50萬噸/年輕烴深加工、氦氣儲備基地項目建設,依托丙烷、BDO、PBS等產品,培育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精細化學品特色產業集群。推進九龍川煤礦建設,布局洗煤廠等配套產業,謀劃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煤化工項目,促進“綠電” “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實現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和清潔高效利用。二是培育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緊盯智算、智產、智能三條產業鏈,發揮好云創公司平臺作用,加快完善“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基礎配套,精準對接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硬件制造、軟件服務等行業頭部企業,搭建算力資源調度、數據要素流通平臺,探索數據存算、采集匯聚、撮合交易、確權利用等路徑,建強慶陽數據流通服務,打造西部數據交易中心。三是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推動華池5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建設,聚焦風電機組、光伏組件、動力電池等領域, 以商招商、引大引強,合作布局“東數西算”產業園區綠電輸配網絡,帶動落地電池儲能生產、系統集成、風電整機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制造項目,構建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真正實現慶陽造、慶陽產、慶陽用。四是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引導市屬企業“投小投早投未來”,吸引和聚集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創新創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探索布局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特色產業。聚焦5G、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氫能生產和消費、數字信息消費等重點領域,不斷豐富和拓展商業化應用場景,形成以應用換項目、以項目換產業的良性發展模式。
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傳統產業不等同于落后產業,新型工業化也并非完全拋棄傳統產業,而是要走出一條傳統產業改造不斷升級、新產業不斷擴張、新舊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的工業化道路。我們將立足企業所能、產業所需,在新的維度和邏輯思考中推動“新質”帶“舊質”。一是推進企業“改頭換面”。市屬國有企業基本居于傳統行業,業務主要依賴政府背書和特許經營,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話語權較弱、利潤率不高、抗風險能力也差, 急需以技術創新和外部協同來讓市屬國企“改頭換面”、重塑形象。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必須毫不動搖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前瞻性優化業務結構, 探索應用先進適用技術、節能降碳技術,開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產品換代,打破行業利潤率、行業市場規模的束縛,提升企業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二是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 加快企業內網建設,提高企業云化率,促進業務流程再造,實現降本增效提質。加快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發展無人機制造推廣、大數據作業及駕駛培訓等低空經濟,延展智能充電樁、智慧安防、數字物流結算等新業態。三是激活企業創新要素。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落實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支持政策,引導沃德、云創等有條件的企業,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搭建企業技術中心,聚焦能源化工、大數據等優勢產業開展協同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在慶陽的轉化應用。四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倡導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爭取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支持發展文化旅游、中醫康養、林業碳匯、污染治理等產業,打造綠色智慧產品、綠色智慧礦區、綠色智慧工廠、綠色智慧園區,全面推動市屬國有企業綠色低碳發展。(作者:慶陽市國資委主任 邊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