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噸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在安寧產業園區順利投產,成為行業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以高新區為建設重點的滇中稀貴金屬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全省零的突破;作為昆明市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核心區和先行示范區的重要載體,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便拔地而起,展現了“昆明效率”“經開速度”……
近年來,昆明市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培育出5個千億級產業鏈,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園區。園區經濟呈現兩個“最高”:規上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為15年來最高;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86.3%,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按照《昆明市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2023—2025年)》,全市聚焦體制機制創新、主導產業倍增、基礎設施提升、創新能力聚合、服務環境優化,全面提升承載力、吸收力、競爭力,將全市開發區打造為產業強市主戰場、經濟增長新引擎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記者吳潔報道)
高新區 按下高質量發展“加速鍵”
2024年,高新區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150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43%,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保持第一。早在2011年,高新區的營收總額就突破了千億元大關,成為全省首個總收入過千億元的園區。高新區始終牢記“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大抓產業、主攻工業,成為昆明市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近年來,高新區聚焦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及市委“六個春城”建設,接續實施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園區經濟量質齊升。高新區建立“鏈長制”實體化推進機制,實施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推動產業延鏈配套、特色發展。以高新區為核心區的滇中稀貴金屬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全省零的突破。三大主導產業集群獲評“云南省優勢型制造業集群”“云南省成長型制造業集群”。2024年,新增貴研功能材料、云南和正生物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戶,同比增長25.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達95%,較上年提高37.9個百分點。
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成果、創新資源、創新人才競相提升“五項工程”,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22年的236戶、79戶、291戶增長到319戶、271戶、373戶,分別增長35%、243%、28.2%;區內每73戶企業保有1戶高新技術企業,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其他園區平均水平的3倍;推動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建設,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5968項,同比增長2.2%,合同成交額99.9億元,同比增長160.5%,技術交易額44.5億元,同比增長41.5%;位列國家高新區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百強園區第29位。
同時,高新區堅持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加快推進數字園區、綠色園區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創園區。獲評國家第四批綠色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點園區、云南省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保有昆藥集團、昊邦制藥等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11戶,占全市的14.9%,省級以上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4戶,占全市的40%。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昊邦制藥成為全省首家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全市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多寶電纜、圣科藥業等4戶企業獲評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昆電工、多寶、積大3戶企業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保有量15戶,占全市的37.5%,占全省的21.1%,貴研催化劑被納入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推薦名單。(記者郭曼報道)
經開區 打造創新開放和產業發展新高地
2022年,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3000億元,邁進“三千億園區”行列。面對諸多挑戰,同時也迎來重大機遇:昆明托管磨憨,全國首創“四區”聯動發展模式,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核心區和先行示范區。
近年來,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經開區圍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深化滬滇產業合作、王家營國際陸港建設,以及“四區”聯動發力,形成園區發展新優勢和對外開放新格局。
2024年,經開區完成營業收入3761億元;引進省外產業到位資金95.6億元,居全市國家級開發(度假)區板塊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6.4%;新增經營主體2.63萬戶、同比增長32%,其中企業1.41萬戶、增長29%。截至2024年底,全區經營主體累計達9.5萬戶,其中企業5.3萬戶,3年時間經營主體翻一番。
“中央提出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要求國家級經開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充分體現了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中的不可替代性。”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黨工委、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多個層面看,經開區具備產業基礎牢固、開放平臺疊加、交通物流便利等優勢,將緊緊抓住國家推動東部產業轉移、南向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昆明托管磨憨等機遇,奮力打造創新開放新高地、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黨工委、管委會部署:以“立足云南、承接東部、鏈接全球”為路徑,打好強鏈補鏈延鏈“攻堅戰”,讓產業集群更強、產業鏈更韌、企業根基更穩。經開區將著力推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塑裝備制造業、煙草及配套、生物醫藥和綠色食品等產業發展新優勢,培育壯大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工業增長極;大力培育發展總部經濟、科技服務、檢驗檢測、創意設計、訂單采購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并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擴大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服務產業的范圍,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提質增效。實施“鏈主+供應服務鏈”共生計劃,重點培育一批鏈主企業,依托云上營家·昆明國際供應鏈示范中心建設智慧供應鏈平臺,融入全省產業發展大局,形成“本地龍頭+省內配套”融合網絡,打造全省產業鏈高端環節聚集區。培育“標桿引領+中小協同”生態體系,開展“專精特新育苗行動”,建立200戶成長型企業的培育庫,通過“大手拉小手”實現技術共享、訂單協同,力爭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60戶。
同時,持續深耕產業轉移承接,圍繞主導產業和產業轉移發展趨勢,編制好“十五五”規劃。聚焦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進一步夯實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加大項目招商引資和落地企業培育力度,招引生物樣本庫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構建深層次滬滇產業協作格局。(記者吳潔報道)
滇池度假區 打響滇池旅游黃金岸線品牌
云南民族村、大觀公園、海埂公園、滇池大壩、撈漁河國家濕地公園……滇池度假區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于一身,風景名勝眾多、風光秀麗,不僅是中外游客體驗“民族風情”和“健康時尚”的首選之地,也是廣大市民親近滇池、享受生活的必達之地。
緊緊圍繞“加快把昆明打造成為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標,滇池度假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找準發展定位、加強總體策劃、注重系統推進,努力把滇池旅游黃金岸線打造成昆明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示范。
作為昆明市“鷗遇昆明”活動的重要承載區,滇池度假區2024年以“觀鷗季”為媒介,通過開展“我與海鷗四十年”主題墻繪及畫展、“鷗來集市”“海鷗”主題咖啡節、“暢游滇池四季”主題路線、“暢游滇池四季”作品征集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挖掘滇池觀鷗周邊“吃、住、行、游、購、娛”優質要素,促進滇池旅游黃金岸線取得“黃金收益”。
依托滇池沿岸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滇池度假區打造了獨具特色的“9+1”文旅品牌,進一步提升滇池在全國的知名度、影響力、美譽度。滇池度假區以成立奔來書院為抓手,著力構建滇池旅游黃金岸線的重要旅游文化空間,豐富環滇池旅游的文化含量,積極推動環滇池區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目前,滇池度假區以環滇池區域為重點打造了大觀公園近華浦、海晏灣、石城村、觀音山等奔來書屋,推出云南本土咖啡品牌——奔愛咖啡,積極推動環滇池區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讓八方游客深度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除了“奔來”系列IP,滇池度假區還聯合環滇美食名企名店名廚推出“舌尖上的大觀樓長聯宴”,將大觀樓長聯的文化底蘊首次以菜品的形式端上餐桌,讓大觀樓長聯里的文字變成一道道秀色可餐的精美菜肴。大觀樓長聯宴品牌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商標注冊。
2024年7月,昆明市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并在滇池度假區管委會揭牌。滇池度假區搶抓機遇,以“管委會+公司”雙輪驅動運營模式,為昆明市打造文化和旅游全產業鏈提供“投、融、運營”一站式服務,確保由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規劃的昆明市大文旅新生態圈能夠精準落地。數據顯示,2024年,滇池度假區實現營業收入1627.15億元。全年共接待游客2428.3萬人次,同比增長4.4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8.34億元,同比增長44.43%。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滇池度假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滇池旅游黃金岸線的安排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主責主業,積極主動作為,全力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打響滇池旅游黃金岸線品牌。(記者繆亞平報道)
五華產業園區
加快布局大科創產業集群
作為五華區經濟建設主陣地、招商引資主戰場,五華產業園區堅定“4+1”產業發展方向,持續建強產業載體、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推進城區經濟發展。2024年,園區預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預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00億元。
2016年,五華產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成功跨入云南省省級工業園區千億園區行列,并連續5年保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作為昆明市的中心區域,五華產業園區可謂是“寸土寸金”。為了推動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五華產業園區通過“工業上樓”改善產業發展環境,畝均效益超500萬元,畝均稅收超30萬元,居全市產業園區前列,被定義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科技智力資源最豐富、文化創意資源最集中、創新高端載體最集聚的區域。
近年來,五華區加快布局大科創產業集群,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樹立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標桿為目標,將數字經濟作為大科創產業集群核心引擎,圍繞五華數字經濟產業園“一園四片”,重點打造西北新城片區、荷葉山片區、園西片區和紅云片區,全面提升“數字五華”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2024年,金鼎數字產業園順利交付,新增產業載體空間超12萬平方米,累計與8戶意向入駐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談重點意向企業12戶。
截至2024年9月,五華產業園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相關企業達6571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78.91億元,規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52戶,營業收入51.85億元。同時,區塊鏈中心累計入駐企業105戶。2024年共有5戶企業7個項目獲得中央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累計有56戶企業81個項目獲得中央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
五華產業園區積極拓寬思路,新型產業用地布局取得新突破。在五華數字經濟產業園西北新城片區54畝M0用地基礎上,2024年,園區先后完成云冶鐵路(阜外醫院)以北62畝、云銅以北(小普吉)一期123畝地塊調規工作,M0用地總量增至239畝,為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及產業空間拓展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根據磨憨產業發展規劃,采取“1+1”工貿并重模式開展跨區域協作招商,以PCB、貴金屬材料、輕紡、五金機電、快消品等制造業及跨境貿易、旅游、結算等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并配合數字經濟和產品創新研發,形成“五華—磨憨”兩地聯動的總部經濟。目前,園區投資促進局已對接聯系儲備企業70余戶,組織10戶企業赴磨憨實地考察,意向投資企業12戶,其中制造業企業5戶,服務業、貿易類企業7戶。(記者郭曼報道)
安寧產業園區
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再提速
裕能二期項目從打樁至投運僅用時77天,西南銅業項目建設周期從30個月壓縮至15個月……2024年以來,安寧產業園區圍繞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壯大“三大經濟”決策部署、市委“六個春城”建設和安寧市建設“云南縣域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工作要求,緊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首要任務,凝心聚力謀發展、實干擔當求實效,推動“2024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由第72位進位至第69位,名列中國2024年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第85位。
安寧產業園區是云南省唯一集石化、冶金、綠色新能源電池三大產業于一體的省級開發區,也是全省最大的化工園區。園區涵蓋青龍、草鋪、祿脿三個街道,布局化工園區、千億級綠色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產業園區、冶金—先進裝備制造及環保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320戰略新興產業園五大片區,先后獲評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磷化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全國化工潛力園區十強,云南省首批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區、“零碳”園區等。
近年來,安寧產業園區圍繞特色著力推進“多元招商”,緊盯“簽約、開工、入庫、投產”四個節點,以具體項目“招商引落”支撐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引進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新項目、好項目,促進上下游、大中小、產供銷整體配套,初步形成具有省內唯一、安寧特色的石化、冶金、綠色新能源電池三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
安寧產業園區依托當地豐富的磷礦和鋰資源,充分發揮磷系正極材料“第一車間”及負極石墨化所需石油焦就近供應的資源優勢,吸引湖南裕能、杉杉股份、華友鈷業等行業巨頭集聚。云天化、云南祥豐等本土企業紛紛投資跟進,形成正極、負極、電解液“串珠成鏈”的完整產業鏈。
在賽迪顧問發布的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省級開發區升級潛力百強(2024)中,安寧產業園區位列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第42位、省級開發區升級潛力百強(2024)第21位。安寧產業園區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均表現優異,綜合實力居全國省級開發區前列,為云南省唯一同時上榜兩個榜單的產業園區。
今年,安寧產業園區將聚焦科創強園,全力以赴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推動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加大力度推進“3+1”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積厚成勢、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同時,樹立“大營商環境”建設理念,做好要素保障、送策惠企等服務工作,提振生產經營主體發展信心,為安寧市建設“云南縣域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貢獻園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