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一流領先園區目標,朝陽區大力推進專業產業園區建設,目前已推進建設20余個特色產業園區,其中互聯網3.0產業園開園不足兩年,入駐企業超250家,兩家企業申報上市,實現了園區建設“朝陽速度”。
近年來,朝陽區堅持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當前,朝陽區正加速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圍繞細分產業重點領域,朝陽區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平臺載體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度和園區發展品質。全市首家中關村創新社區·數字產業中心落地一批量子計算、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科技企業,成為區內院地融合和科技創新的重要節點。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作為“朝陽新質生產力融合示范先導區”兩大片區之一,正式納入市級兩業融合示范區范圍。中關村(朝陽)工業AI產業園和中關村(朝陽)國際空天產業園入選中關村示范區未來產業園。建設大空間多人XR技術測試中心、數字醫療概念驗證中心、光電芯片封測驗證平臺等一批專業功能平臺,形成了引才匯智、近悅遠來的創新發展強磁場。
在協同創新方面,朝陽區強化創新策源、構建政策體系、建設科技金融服務矩陣、構建國際科創合作新生態等舉措,全面加強全周期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建設。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建設的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搭建“人工智能+”4個交叉方向創新中心,集聚了43個來自院士團隊的代表性項目,實現科研項目從“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發展。借助“雨燕行動”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國際科技服務站點,建設全市唯一的國際創業投資集聚區并通過“創投會客廳”品牌活動落地企業294家。
此外,朝陽區還充分發揮區域內商業、文創、文旅、體育、金融、消費等領域豐富的應用場景資源優勢,形成“以應用場景驅動技術創新應用、以技術創新應用賦能實體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朝陽模式。以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安全為重點產業,朝陽區大力布局元宇宙(互聯網3.0)、數字醫療、光電子、量子信息、6G、未來空天等未來產業,形成了具有全市影響力的“3+X”產業集群。全區工業互聯網677家企業實現了全產業鏈環節覆蓋,人工智能領域集聚產業鏈企業近700家。元宇宙(互聯網3.0)在全市形成領跑態勢,中關村互聯網3.0產業園與798·751聯動發展,成為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全國最大的元宇宙(互聯網3.0)產業集聚區。
2025年一季度,朝陽區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工業3個科技創新行業GDP占比為28.1%,其中科技服務業收入增速高于全市0.7個百分點;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為111.4億元,增長22%。截至目前,朝陽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649家,北京市專精特新、國家“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達1171家、82家、25家、上市企業146家,北京市外資研發中心30家;獨角獸企業和上市公司數量在全市占比分別達到24%和30%,均位于全市前列。
“下一步,朝陽區將繼續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做強科技創新產業規模,推進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引擎、應用場景帶動、國際開放創新發展的未來產業模式,全力建設首都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示范區,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環。”中關村朝陽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段飛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