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省首批專項債項目雙庫反饋結果近期公布,全省申報項目共計823個,其中發改庫通過532個(64.64%),財政庫通過687個(83.48%),雙庫均通過項目441個(53.58%)。本次反饋不僅反映了政策導向的調整,更揭示了區域發展重心與領域扶持邏輯的深刻變化。本文基于官方披露數據,結合政策背景與實踐經驗,從區域分布、領域特征、政策信號等維度展開分析,為后續專項債申報提供決策參考。
壹 · 核心數據分析與區域競爭格局
從雙庫通過結果看,區域分化特征顯著。西安市本級與咸陽市本級成為最大贏家,分別以82個和52個項目占據全省雙庫通過總量的18.6%和11.8%,凸顯關中城市群在基建升級、產業配套領域的核心地位。榆林市(46個)則依托能源產業鏈延伸需求,在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占據全省21.7%的份額,與“十四五”能源戰略高度契合。相比之下,陜南地區(安康、漢中、商洛)合計通過75個項目,占比17.0%,項目多集中于農林水利與生態保護領域,顯示生態功能區政策適配性逐步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項目遭遇政策收緊。全省唯一通過的雙庫文旅項目為咸陽老街文化旅游區改造項目(一期),其成功得益于清晰的收益模式(商業運營分成占比超40%)與文化資產保護性開發路徑,而其余文旅項目因收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平均占比75%以上)、配套開發超限等問題集體折戟,反映監管層對文旅類項目合規性與可持續性的嚴控趨勢。
貳 · 領域分布特征與政策風向
從細分領域看,社會事業領域以107個項目(占比24.3%)領跑,其中15個高中與大學學生公寓項目首次納入支持范圍,印證財政部2024年“教育基建擴容”政策導向。市政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71個)、生態環保(57個)緊隨其后,但前者同比通過率下降4.2個百分點,表明產業類項目需強化收益測算(如捆綁智慧園區管理增值服務)。
兩大政策信號值得關注:
教育基建窗口期開啟:學生公寓類項目資本金比例放寬至15%,內部收益率基準下調至4.8%,釋放政策紅利;
城市更新范式升級:通過的兩個城市更新項目均采用“留改拆+智慧社區”復合模式,要求項目方案融合數字化管理模塊,傳統基建邏輯面臨轉型壓力。
叁 ·成功經驗與風險警示
本次反饋揭示了專項債審核的深層邏輯:
成功案例啟示:咸陽老街項目通過文物修繕專項債工具,創新“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分賬機制,將30%收益錨定商業空間租賃,規避純公益性風險;
典型否決原因:
根據評審反饋數據,項目未通過雙庫審核的核心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五類,其背后折射出專項債管理的政策導向與合規性要求升級:
1、區域協調發展失衡(12個)
未過審項目涉及“區域經濟協同性不足”,主要存在于陜南、關中交界地帶,其項目規劃未有效銜接《陜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中明確的“三大區域戰略定位”,特別是未體現陜北能源創新區、關中先進制造業走廊、陜南生態經濟帶的差異化發展要求,導致項目與省級空間規劃產生結構性沖突。
2、重點領域偏離(7個)
該類項目存在“戰略優先級錯配”,申報方向偏離2025年省級專項債重點支持的“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領域。典型案例包括縣域商業綜合體等市場化程度過高的項目,不符合“專項債券不得用于市場化收益已飽和領域”的監管要求(財預〔2023〕151號文)。
3、立項要件完備性缺陷(57個)
集中暴露“項目成熟度硬傷”,具體表現為:
①可行性研究報告未通過第三方機構物有所值評估(VfM審計);
②用地預審意見、環評批復等法定前置文件缺失;
③未完成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入庫(涉及跨領域捆綁開發項目)。
此類問題直接違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穿透式監管規程》中“無要件不入庫”的剛性約束。
4、財政自平衡能力不足(60個)
①主要存在“收益覆蓋模型失效”,關鍵指標未達監管閾值:
②項目稅后內部收益率(IRR)低于4.8%的警戒線
③債務償還保障系數(DSCR)未持續>1.2
④現金流預測未通過蒙特卡洛壓力測試(波動率超±15%)
典型案例為部分區縣產業園區項目,其廠房租賃收入測算脫離當地工業地產市場實際租金水平(偏離度達34%)。
5、隱性合規風險(未公布原因項目)
涉及“負面清單觸碰”,可能包括:
①項目資本金存在明股實債、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
②土地出讓收入占比超過總收益的50%(違反財預〔2022〕137號文)
③未建立專項債券資金“借、用、管、還”全流程閉環管理系統政策啟示與改進路徑
上述未通過原因實質反映了專項債管理從“規模驅動”向“質量管控”的范式轉變:
①區域協調機制重構:建立“省級統籌-市級協調-縣級申報”三級聯審機制,嵌入空間經濟匹配度算法模型;
②全生命周期風控:在項目策劃階段引入《專項債券項目合規性自評表》(含52項量化指標),強制實施收益模型敏感性分析;
③數字化監管升級:對接財政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LGDMS),實時監控項目現金流與資產權屬變動。
(注:建議申報單位參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全流程管理操作指南(2025年版)》建立預審糾偏機制,本機構可提供VfM審計、DSCR優化等專項技術服務)
結尾
2025年陜西省首批專項債反饋結果,既是政策導向的“風向標”,也是區域發展與行業變革的“透視鏡”。數據顯示,監管層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項目策劃需深度契合三大邏輯:一是區域戰略適配(如關中城市群產業升級、陜南生態價值轉化),二是領域政策紅利捕捉(如教育基建、智慧市政),三是收益模型創新(如文旅項目資產證券化、EPC+O模式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