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對標東部沿海地區、對標企業發展的核心訴求,陜西省在要素保障、專業隊伍建設、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此,建議:
以精準化改革強化要素保障。全面推廣“標準地+承諾制”試點改革,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實現區域評價全覆蓋,建立土地指標動態調劑機制。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和“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對高附加值、低能耗項目給予用地優惠,縮短項目落地周期。設立產業鏈融資專項基金,發行產業鏈鏈主及鏈上企業專項資金計劃ABS,引導金融機構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訂單貸”等產品。設立風險補償資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給予一定比例補償,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加大電網、儲能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能源供應韌性與調節能力。建立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和緊缺人才清單,實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議”,解決好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關鍵小事”,提升人才歸屬感。
以專業化建設鍛造招商鐵軍。聯合高校、智庫、龍頭企業建立省級招商培訓基地,開展系統化、實戰化培訓。推行“招商保證金+績效考核”制度,將招商人員薪酬與項目落地率、企業存活率、稅收貢獻等指標掛鉤。建立“招商專員+項目經理”終身負責制,從項目接洽、簽約到建設、投產、運營提供“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建立全球招商合作伙伴網絡,開展委托招商、基金招商。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招商,對引薦優質項目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或用地指標獎勵。
以系統化思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制定全省招商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關中、陜北、陜南差異化發展方向。建立跨區域項目流轉機制,對不適宜本地發展的項目,引薦至其他地市并給予稅收分成。推廣榆林“飛地經濟”經驗,支持各市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等模式,實現要素互補、利益共享。借鑒長三角“科創飛地”做法,在西安、咸陽等創新資源富集地區設立離岸孵化器,推動陜南、陜北企業在關中開展技術研發,成果回當地轉化。建立西安都市圈產業稅收轉移、GDP核算、生態補償等利益分配機制,對跨區域合作項目實行“產值分計、稅收共享”。制定區域協同發展考核辦法,將成效納入地市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中機院以研究和規劃為引領,以招商托管為支撐,從咨詢、規劃設計軟服務向開發運營領域邁進,形成多元化業務版塊。服務范圍涵蓋大數據、咨詢、規劃、招商運營及托管等5大類服務。
在招商服務中,本院提出“離岸招商、離岸孵化”的創新理論,通過以商招商、以資購商等多種招商形式推進工作,得到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甘肅天水市政府、金鄉經濟開發區等40多個地方政府和30余家知名產業地產商的認可。經手項目霍爾果斯經開區伊寧園區產業鏈圖譜及招商策劃項目 /
普光經開區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招商圖譜項目 /
太原市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項目 /
鹽城400平方公里灘涂用地招商策劃項目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推介項目 /
貴州省生物醫藥產業鏈圖譜及招商地圖項目 /
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 /
孝南區的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和招商策劃 /
貴州觀光生態農業產業規劃和招商策劃
...................................................
歡迎致電咨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