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健康產業是昆明建設“中國健康之城”的根本動力,也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戰略舉措,更是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必然要求。
為進一步明確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昆明市編制了《昆明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下稱“《規劃》”),并于近日正式印發實施,讓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實。
《規劃》提出哪些目標?將如何引領打造昆明大健康產業?下面,中機院大健康產業研究所規劃師為您詳細解讀!
“兩步走”實現產業發展目標
根據《昆明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要求,由市大健康辦牽頭負責《規劃》的編制工作。
《規劃》共分規劃背景、發展基礎、總體要求、區域布局、重點領域、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七個章節,并附《昆明市大健康產業推進重點項目表》,規劃期限為2019—2030年。
產業主要涵蓋醫療服務、健康產品、健康管理、健康養老、健身休閑、健康旅游、智慧健康7大重點領域。
在產業發展目標方面,按照現價,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五年翻一番。預計到2025年,增加值達1840億元,收入達4600億元。
到2030年,增加值達3680億元,收入達9200億元,比2025年翻一番,大健康產業成為昆明市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立足全省、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大健康產業高地。
“一核、一帶、一網、多點”發展格局
在空間布局方面,將結合大健康產業范圍廣、鏈條長、關聯性大,融合性強的特點,統籌考慮昆明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
注重昆明與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在保護治理好生態之湖滇池的基礎上,構建“一核、一帶、一網、多點”的健康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形成各縣(市)區突出特色、差異發展的態勢。
其中,“一核”就是“主城健康服務創新引領核”,將依托主城中心地區密集的生命健康創新資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環境,形成以生命健康產業研發和服務為引領的千億級大健康產業創新引擎。
“一帶”就是“滇池濱湖健康產業融合帶”,將圍繞滇池沿岸,建設全球知名的春城康養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智慧健康示范區和云南省新的醫療機構集聚區,加速隆起一條千億級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帶。
“一網”就是織牢“互聯網+”助力的基本公共健康保障網,實現人人享有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健康服務。
“多點”就是堅持“以點帶面”,鼓勵各縣(市)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健康產業功能區,成為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新的重要支撐。
90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4657.11億元
在項目支撐方面,針對重點發展領域,《規劃》圍繞醫療中心、新興技術創新平臺、醫藥基地、康養社區、體育設施和賽事、健康旅游公園、健康特色小鎮、滇池保護治理、中草藥種植等9個方面,梳理提出90個重點項目。項目計劃投資約4657.11億元。
其中,從投資規模來看:百億元以上投資項目11個、十億元以上投資項目32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25個,億元以下投資22個。
從建設性質來看:新建項目15個、在建項目33個、續建項目4個、擬建項目24個、改建項目7個,其余為品牌賽事。
從項目分布來看:
醫療中心:
醫療中心主要集中在主城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經開區。
新興技術創新項目(含細胞產業):
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度假區。
生物醫藥企業:
主要集中在高新區、經開區。
康養項目:
主要分布在度假區、安寧市、呈貢區、晉寧區。
中草藥種植:
主要分布在東川區、石林縣、祿勸縣、尋甸縣。
為加強大健康產業發展實施保障,《規劃》明確,將從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服務平臺、完善配套政策和健全實施機制5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安排。
結合《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批準實施,將依托自貿區的區位優勢,爭取在引進國內外高端醫療資源、開展前沿醫療技術項目研究、藥品審評審批和國際注冊等方面有所突破。
同時將推動產業規劃與國家、省對昆明市的支持政策進行銜接融合,確保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