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到2025年底,上海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增加值力爭達到3萬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大于6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80%左右,產業集聚度和顯示度明顯提高,高潛力數字新興企業加快成長,高水平數字消費能級不斷躍升,若干高價值數字產業新賽道布局基本形成,國際數字之都形成基本框架體系。
二、布局4大領域新賽道
圍繞數字新產業、數據新要素、數字新基建、智能新終端等重點領域,加強數據、技術、企業、空間載體等關鍵要素協同聯動,加快進行數字經濟發展布局。
1、拓展數字新產業(6個子賽道)
數字健康:重點聚焦制藥、精準治療、智慧康養等領域。
智能制造:推廣柔性化制造,布局自主無人制造,打造智慧供應鏈,培育汽車、裝備、電子、鋼鐵、石化、都市型工業等優勢產業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
低碳能源:探索“能源云”新模式,發展“虛擬電廠”產業鏈條。推動建設綠色數據中心。
數字零售:鼓勵內容電商、拼團電商、體驗經濟等多樣化社交電商平臺發展。
數字金融:有序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發展可信交易和數字憑證。
智能城市:發展數字孿生城市新形態,打造城市管理智能體,發展數字化社區服務新業態。
2、培育數據新要素(5個子賽道)
數據產品與服務:培育數據處理與服務產業;完善數據流通交易服務體系,健全數據要素產業生態
數字內容:加快打造積極向上的數字IP(知識產權)生態;支持基于新交互體驗的UGC(用戶創造內容)等新模式。
數字貿易:大力發展云服務、數字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等數字貿易;推動建設臨港數字貿易樞紐港示范區;探索數字貿易領域相關制度創新。
數字設計:著力發展工業設計、服務設計;實現數字設計驅動產業創新;打造全球數字設計城市典范。
數字安全:深化多方安全計算、聯邦計算等技術研發應用;引導密碼算法、專用芯片等關鍵產品突破。
3、提升數字新基建(5個子賽道)
軟件與算法:鼓勵“使用者即開發者”模式,加快基礎軟件國產化,推動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化。
云原生與智能計算:大力發展云原生產業,加快發展以算法為核心、算力為基礎、數據為驅動的智能計算產業,推動云服務迭代升級。
新一代網絡:超前布局Web3.0等新一代網絡形態,強化6G等前瞻研發和部署,打造空天一體的衛星互聯網,探索天地一體化商業運營新模式。
區塊鏈: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構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發展生態。
元宇宙:加快研究部署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平臺,發展擴展現實、智能人機交互、虛擬數字人等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加快虛擬現實生態布局。
4、打造智能新終端(6個子賽道)
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芯片、車載操作系統和V2X(車用無線通信技術)設備等領域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智能網聯整車生產及電子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
智能穿戴產品:重點發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頭盔等主流產品,支持發展工業仿真終端、智能配飾、智能眼鏡、智能服裝等未來新型產品。
智能服務機器人: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陪伴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提升服務機器人高端產品供給。
智能商業終端:加快發展自助點餐、自助交易、自助賓館入住等商業人工智能終端設備,鼓勵智能售貨機、智能飲料機、智能回收站等發展。
智能家居設備:發展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智能家居終端,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家居產品深度融合應用。
智能醫療設備:大力開發展中高端智能體外診斷設備,發展基于大數據的新型成像技術及輔助診斷算法技術的醫學影像設備。推動康復護理終端創新。
三、壯大數字新企業
1、加快培育標桿性領軍企業和高成長型企業。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數據技術產品與專業化服務能力的“數商”龍頭企業。
加大力度認定一批數字經濟民營企業為民營企業總部。
鼓勵外資企業在滬設立數字經濟功能型總部、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
支持國有資本組建專門運營數據產業的實體企業。
2、完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探索建設產業大數據新型基礎設施,建立面向企業的數據雙向開放賦能平臺。
培育中小企業和社會開發者開放協作的數字產業創新生態。
四、建設數字新載體
1.中環數字產業創新帶:以靜安市北、楊浦創智、普陀桃浦智創城-海納小鎮、長寧虹橋智谷、漕河涇、張江在線-人工智能島、金橋5G生態園等一批圍繞中環的特色產業園區為依托,爭取拓展百萬平米產業空間新載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數字經濟服務業創新帶。
2.五個新城:
以“一城一園”為特色,重點發展嘉定新城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和精準醫療產業、青浦新城新一代通信和軟件產業、松江新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產業、奉賢新城數字健康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南匯新城集成電路和智能計算產業,打造萬億級數字終端產品和器件、材料制造基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制造業集群。
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工程和長三角數字干線建設為依托,以協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礎設施為引領,圍繞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重點片區和特色園區,培育發展智能計算、未來網絡、虛擬現實、數字能源等產業,研究建設上海數據交易所長三角專區,探索開展跨區域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應用和數據合作,推動區域數字一體化發展。
五、建設10大支撐工程
在新型網絡、智能計算、工業軟件、區域鏈、數據要素市場、數字醫療、智能制造、低碳能源、數字城市、智能出行等10個重點領域,推進建設重大新賽道支撐工程,為數字經濟相關新業態模式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六、實施8項保障措施
1、強化統籌推進
2、完善賽道機制
3、加強技術創新
4、加強專項扶持
5、強化市場引導
6、創新金融支持
7、加快人才培養
8、完善數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