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式啟動《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規劃》編制項目。中機院項目組成員:國務院特區辦原司長、中國開發區協會柳孝華副會長,海關總署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蒲少偉副秘書長,中機院高級項目經理李振宇博士,規劃師陳寶龍博士,規劃師李靜等一行抵延邊州和龍市展開調研,和龍市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友好接待。
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琿春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吉林省獲批的第2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于2011年12月正式啟動申報,規劃面積4.06平方公里,分為進口資源轉化區、出口產品加工區、商貿物流保稅區、西南部生活區。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緊緊圍繞沿邊開發開放、“一帶一路”、長吉圖戰略,擬將邊合區建設成為集邊境貿易、區域性加工制造、境內外資源合作開發生產、綜合保稅、金融服務、國際物流集散與采購、旅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綜合經濟合作區,以推進東北亞各國間的區域合作,帶動和龍市乃至延邊州、吉林省對外經濟高速發展。
項目組根據發展規劃的總體編制要求,分別拜訪了和龍市市委書記、市政府主要領導及發改局、工信委、商務局、南坪鎮等部門,并與重點企業戰略規劃部、投資管理部、總經辦等部門負責人深入溝通,了解各經濟管理部門領導和企業對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的整體構想,并就邊境貿易、區域性加工制造、境內外資源合作開發生產、綜合保稅、金融服務、國際物流集散與采購的發展路徑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經過調研,中機院項目組初步認為,第一:挖掘和龍的內在戰略價值,即作為未來朝鮮清津港的延伸,和龍要發揮“近水樓臺”優勢。第二:要對和龍周邊的產品市場半徑進行戰略性分級(圖們江流域、遠至黑龍江、遠東)。雖然周邊的綏芬河、琿春與和龍有部分產業、區域功能重疊,但是和龍也有自己的優勢。和龍要有效發揮后方的工業基地支撐優勢。第三:區域功能和產業重構,利用好朝鮮茂山鐵礦的優勢,以民間合作為切入口推動。把加工企業一定要放在中國境內,同時引入朝鮮企業參與,利益共享。發展輕資產重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紡織加工、日用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