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經過30多年發展,安徽省共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30余家,發展態勢保持良好。近日,《安徽省“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提出到2025年,全省開發區經營銷售收入超過9萬億元,千億級開發區增加至20家以上,力爭實現設區市國家級開發區全覆蓋。
建設一批國家級節點型開發區和標志性開發區
《規劃》中提到,突出合肥都市圈開發區核心支撐,培育牽引性頭部企業,打造引領性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國家級節點型開發區和標志性開發區。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形成與滬蘇浙地區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體系。
加強合肥都市圈內開發區合作,依托合六經濟走廊、合淮產業走廊,推動六安、淮南等市開發區深度融入合肥產業鏈,加快推進蜀山-壽縣、包河-舒城、合肥高新區-霍邱等開發區共建。依托合蕪馬、合銅等產業走廊,推動合肥都市圈內開發區與周邊區域開發區聯動發展。加強圈內開發區與南京都市圈相關開發區協同發展。
聚焦空天信息產業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鏈
《規劃》中提出,打造開發區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開發區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構建“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生態圈,鼓勵中心城市和重點開發區跨行政區域開展產業鏈合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十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智能家電家居5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先進結構材料等30個左右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培育一批萬億、千億級產業鏈、“群主”企業、“鏈長”企業。
同時,建立開發區產業聯盟,打造10-20個“地標型”特色產業園區;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8個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1個未來產業。到2025年,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規模達萬億元,建設5個左右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打造2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合肥市開發區除聚力發展“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鏈,還將聚焦空天信息產業,以星座建設工程為牽引,加強與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航天宏圖等國內龍頭企業合作對接,積極組建我省的衛星制造公司、運營服務公司,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鏈。
爭取全省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2000家
開發區是創新的“試驗田”,我省將開發區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創新策源地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高地至關重要。“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大力度集聚、培育、扶持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到2025年,全省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2000家。
同時,安徽將突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作用,圍繞大科學裝置建設和前沿技術研發,培育扶持未來產業。組建十大新興產業綜合性產業創新中心,積極爭創一批國家級公共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