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作為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根本途徑,指的是將光伏效應有效利用起來,讓太陽光折射到硅材料上形成電流發電。基于此,文章就“雙碳”背景下光伏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作詳細分析。
一、光伏產業發展迅速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在未來時期內我國光伏行業將會逐漸進入“寡頭”時代,將會占領市場 80%的份額。現階段,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也在持續發展的不斷創新中,多晶硅制造電池片和電池組件技術,我國各大電池生產企業普遍擁有專項技術,電池的轉換效率也將會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生產電池所需要的多晶硅為6g 而國際水平在 9g,這樣既節約了電池的生產成本,同時又增強了我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現階段,光伏發展經歷了政府補助、轉換效率、原材料價格等的發展歷程,未來將會繼續提高轉換效率并進入成熟發展時期,降低原材料價格,并減少對政府部門的資助依賴。同時新興市場擴大以及評價競爭上網頁將會成為光伏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分布式光伏將迅速崛起
分布式光伏在我國總光伏裝機量中的占比很小,不過發展勢頭迅猛,2019 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同比增長了41.3%。從產業結構來看,未來 5 年內太陽能光伏將會得到迅速地普及和應用,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僅考慮建筑、鐵路、高速公路、水面、農業設施等,應用潛力超過 8 億千瓦,再加上其他應用的話,潛力將超過 10 億千瓦[3]。未來時期內,要想打造中國光伏產業核心競爭力,還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生產規模獲得成本優勢、制定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借助市場之手,不斷開創我國光伏產業市場,并與其他行業領域融合,引導其他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健全與完善光伏產業質量保證體系,以此解決市場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導中國光伏企業進入良性競爭,獲得在質量、品牌、技術以及成本等各方面的優勢,我國建設成為光伏產業大國。
三、光伏+儲能將加速發展
在目前的電力系統中,光伏發電不如煤電穩定可控,限制了光伏對煤電的替代性,解決這一缺陷的主要方式是在發電側配套儲能。儲能作為占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是推進綠色能源發展的關鍵技術,2020 年儲能已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的重點,成為了我國重要的產業和一個新的經濟增長的,實現了儲能的多領域融合滲透,初步建立了商業模式。隨著《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的發布,讓儲能深度融入了電力行業,加快了儲能技術的進步,“可再生能源+儲能”這一應用模式也將加速發展。
四、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產品發展空間巨大
BIPV 產品是具有光伏發電能力的建材產品,是巨大分布式光伏市場催生的新生代產品,在建筑設計階段進行一體化設計,在建設中與建筑主體一體成型。截至 2018 年底,我國 BIPV 累計安裝使用量僅為 1.1GW,多為示范性項目,是一個挖掘程度遠遠不足的藍海市場。未來,在綠色節能建筑的背景下,尤其在“新基建”的浪潮下,BIPV 行業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應用前景,據測算,BIPV 存量與年增量市場潛在空間可分別達到 2.2 萬億、2200 億元。另外,建筑光伏一體化產品還具有就近發電、并網以及就近使用的特點,即可以有效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又能有效解決新增高壓線路以及長途運輸損耗等的問題,將會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主要方向。
總結
發展光伏產業有助于我國健康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更有利于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此同時,發展光伏產業還可以切實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對于世界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同時肩負著的使命也越來越重,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既要承擔起建國重任,還需要為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實現不斷努力。(作者:張玲 於霞 王智慧 孟思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