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點,深刻重塑產業格局與生活方式。當前,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低空經濟發展的根基,其布局與完善程度直接影響產業發展速度;技術創新與研發則是突破發展瓶頸、提升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從飛行器研發到智能管理系統,前沿技術不斷迭代。市場規模方面,各地基于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呈現出差異化的區域分布特征。深入剖析低空經濟在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市場規模等維度的現狀,對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制定科學規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礎設施現狀
1.通航機場與起降點布局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國境內通用機場(含取證機場和備案起降點)總數達到712個。然而,這些設施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西北、東北地區的覆蓋率較低,反映了通航機場和起降點在地域上的不均衡分布,嚴重制約了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通航機場建設的投入力度。例如,上海市計劃到2025年建設超過150個無人機起降點,湖南省則在《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加快通用機場的建設步伐。
2.通信網絡與導航設施
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是保障低空飛行活動安全和高效的關鍵[3]。我國擁有超440條無人機航線,5G-A、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技術正被應用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有300多個城市啟動5G-A網絡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網絡的低空智聯網。但我國的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仍不完善,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帶,信號弱或無信號的情況時有發生,需要加大對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低空空域的監控和管理效率,增強低空飛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第三部分提出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推進城市群內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深圳市在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的建設中引入了先進的CNS系統(通信、導航、監視),為低空飛行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二、技術創新與研發現狀
1.核心技術突破
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的突破,據《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4]顯示,中國的低空經濟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4年的852件增長到了2023年的14134件。我國在無人機、人工智能、先進通信和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在諸多關鍵技術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與獨特的競爭力,為低空經濟的蓬勃興起與持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根基,特別是在發動機/電機技術、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新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成功試飛標志著中國在電動航空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美團推出的無人機外賣服務已經在多個城市展開試點運營,其背后的技術支持正是來自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
2.研發機構與企業生態
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類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參與,當前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機構和企業生態。截至2024年2月底,近十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總注冊量超8萬家(據企查查數據查詢企業名稱、品牌、產品、經營范圍等方面與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平均年增速超30%(年增速最高達到80%)。其中,中國航空學會牽頭成立了無人駕駛航空創新聯合體,匯聚全國43家產學研單位,共同推動無人機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華為、京東、億航智能等企業在無人機和eVTOL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企業和機構之間通過廣泛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快速轉化,助力低空經濟生態系統不斷完善和發展。
三、市場規模與區域分布
1.總體市場規模
根據賽迪研究院《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預計超40%[4]。結合趨勢預測,2024全年規模有望突破6800億元,2025年達到1.5萬億元,2035年達到3.5萬億元。新興市場潛力持續激發,除了傳統的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物流等領域外,低空經濟的應用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展到應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環保監測等更多行業和領域,并且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這些新應用場景將激發更大的市場潛力。例如,在低空運輸領域,物流巨頭順豐速運的成功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低空經濟的發展;在農業植保領域,無人機植保能夠實現精準施藥,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在應急救援領域,低空飛行器可以快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人員搜救和物資投放;在城市治理領域,無人機可用于城市規劃、環境監測、交通管理等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
2.重點區域分布特點
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分布特點,深圳、廣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發力,成為五大低空經濟城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場景應用為驅動,高效推進產業發展布局。以廣東省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其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政策環境在低空經濟中處于領先地位,深圳市在無人機研發制造、低空飛行服務、航空電子設備等領域擁有眾多領先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中部地區如安徽省、河南省等地也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潛力,安徽省通過舉辦國際低空經濟及航空航天博覽會等活動,積極搭建產業交流平臺,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西部地區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在不斷努力追趕,四川省通過加快通用機場建設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作者:高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