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角,行政區劃轄三區、兩縣,共有64個鄉、15個鎮。
項目思路
建立完善的城鎮體系,優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設適應攀枝花市特點的交通運輸體系;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優化生態環境;加強城市防災意識,做好城市抗震、消防、人防、防洪、防治山地災害的城市防災部署;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城市性質:攀枝花市是我國西部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是川滇交界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具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山水園林城市。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按100平方米(不含礦山、渣場)控制。到2000年、2010年、2020年城 市建設用地分別控制在50.0平方千米、60.0平方千米、65.0平方千米左右。
到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市城鎮化水平分別達到58.9%、64.0%、66.7-68.3%。
城市規劃區范圍:東區、西區、仁和區的太平鄉、前進鄉、金江鎮、仁和鎮以及大黑山森林公園,鹽邊縣的紅 格鎮、安寧鄉和二灘男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867.1平方千米。
城市布局
攀枝花市城鎮布局按地理位置結構形態和職能分為中心城、二灘風景旅游區和外圍城鎮圈。中心城由城市中心區、城西分區、城東分區組成。二灘風景旅游區視同城區。外圍城鎮圈分布在中心城周圍,有仁和鎮、攀蓮鎮(米易縣城)、桐子林鎮(鹽邊新縣城)、紅果工礦區、掛磅——白馬工礦區、紅格工礦區、團山——馬店河工業區、漁門鎮。外圍城鎮圈構成與中心城聯系密切的獨立城鎮,是中心城綜合功能和“多中心、組團式”用地結構的延伸和發展。中心城的三大分區和二灘風景旅游區是城市的主體,集中體現城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多種功能。
城市用地布局和拓展從改造現舊城區和加強新區開發力度兩方面進行。舊城市區的改造著重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空間的拓展,重點在市中心區。
創新與特色
本次規劃對“多中心、組團式”用地結構進行了延伸和發展,調整為城市中心區、城西分區、城東分區、二灘風景區,并明確了城市空間拓展重點為市中心區。
實施效果
為政府制定城市建設法規和有關決策,以及各項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有效地協調了城市及區域大型項目建設,攀枝花機場、炳草崗大橋、弄清線、炳仁線、濱江大道、雅攀高速路、污水處理廠等大型項目已相繼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