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在今天,“絲綢之路”以全新概念走進國家的戰略構想和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是近日成為熱議話題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戰略構想。在這里要探討的是,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規劃對涂料行業本身及其上下游產業有何影響?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涂料企業的管理者們應如何應對?解決這一切問題的起點,就得先理解透“一帶一路”的內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并講話。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2015年3月28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從上面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視,這必將對我國經濟及政治生態產生重大影響,也將為涂料行業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涂料企業不可不重視。
“一帶一路”具體指什么?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在國內,“一帶一路”敲定的省份包括西北6省,東北3省,西南3省,廣東、浙江等沿海5省,內陸地區則是重慶。
“一帶一路”是在我國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于沿海,如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加強與周邊國家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并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一帶一路”戰略有近60個國家參與支持。已經有50多個國家明確表示愿意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這意味著,在歐亞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國家已經明確表示愿意參與,愿意參與的國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國內外多領域合作的市場欣欣向榮,為近年來我國涂料行業不景氣的局面提供了方向和出路,一帶一路的范圍之廣、架構之深,必將為有遠見的涂料企業提供完美轉型升級的支點。
“一帶一路”的意義和影響
當今世界正的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的變化,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仍然有較大差距,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國內方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例如在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具體而言,“一帶一路”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其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
“一帶一路”對涂料行業的影響
鋪墊了許久,終于說到重點,作為一個國家層面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能否對涂料行業有所影響?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中各國各地區的合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就需要涂料行業及其上下游產業的參與,例如搭建高鐵、建設輸油輸氣管道、港口建設等,而高規格的層面又讓涂料等多行業在這一方面的市場擴大。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稱:“‘一帶一路’戰略有望在2015年全面落實鋪開,很快會有國家層面的規劃方案或指導意見出臺。近期以鐵路建設、核電合作等為主的一批基建項目有望實質性落地。”
就像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分析的那樣,“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還很多。雖然城際間的高鐵、公路、機場建設較多,但城內軌道交通、地鐵和道路建設嚴重不足,地下管網明顯老化,許多城市被堵車和城市內澇困擾。這些領域的投資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隨著戰略構想的推進落地,已有一些行業在當中嘗到甜頭,相信其中的市場也是值得涂料企業挖掘的。
今年三月份舉行的第33屆東莞名家具展就志在打造國內家具業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行業綜合性展銷平臺,首次設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際館,面積達3萬平方米,館內聚集了近200家主攻海外市場的家具企業。而據名家具俱樂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東莞家具業不僅僅在產品方面加速走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東莞家具品牌在海外的拓展也令人欣喜。
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更提出要在基礎交通設施、口岸建設、輸油輸氣管道建設、跨境光纜等通信網絡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在貿易、投資、新興產業、產業鏈分工、資金融通等方面加強溝通。
統計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隨著戰略不斷推進,“一帶一路”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國政協委員、宗申集團董事長左宗申認為,“對企業來說,現在‘走出去’是最大的機遇。全球涂料網了解到‘一帶一路’將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一帶一路’區域上的很多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需要中國的產能和技術去實現當地發展,中國企業要順應大的戰略,在這個大背景下尋找發展空間。”
對于國內的涂料企業來說,面對這樣一個戰略構想,首先是要深挖國內配套建設的機遇,國內的高鐵建設、園區建設、城鎮化建設都將拉動涂料市場,其次是要走出去,承接海外項目、建設生產基地、把握當地市場等等。
但涂料企業想要在時代潮流中分得一杯羹,必須先實現“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升級主要還是靠技術創新,適應國際需求,適應市場需求。目前的產能、商能過剩,迫使企業思考將剩余資本轉向何處,而“一帶一路”給出了一個方向,按照這個方向進行轉型,精耕細作,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為了推動“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的實施,我國在人力、物力及財力上都進行了較大的投入。在這種強有力的推動下,“一帶一路”將給我國的涂料行業帶來商機和發展方向,并加速行業洗牌和企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