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產業界探索利用5G技術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熱情不斷提高,中央及地方因時出臺各項政策舉措,對引導“5G+工業互聯網”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近日發布了 “5G+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地推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或將以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探索合作為發力點,重點關注5G園區網絡建設,并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
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是新一代ICT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5G+工業互聯網”有利于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
從國家層面來看,近年來相關產業政策從引導性的內容,逐步向有針對性的舉措縱深拓展。2017年年底,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
2019年,工信部出臺針對性政策文件《“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首次提出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此外,“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在2020年發布的《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關于加快推動5G發展的通知》這兩個文件中也再次被強調。
從地方層面看,各省(市、區)因地制宜,相繼出臺地方產業政策,全國形成了“兩區三帶多點”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最為活躍,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均有針對性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較突出,廣東、深圳都將5G與工業融合應用作為產業規劃重點;魯豫一帶、川渝一帶、湘鄂一帶各有特色,遼寧、福建、山西、寧夏等地也結合自身特點出臺了相關政策。
報告總結,“5G+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有三大推進規律,具體包括支持一批試點示范項目,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等。例如,在各地產業政策中,60%以上地區通過應用示范工程推進融合發展;近半數省(市、區)在發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時強調園區建設;40%以上地區提出重點培育典型應用場景目標等。
通過對近年相關政策的分析可見,“5G+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向央地協同、產業合作、重點突破等方面轉變。專家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地推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或將出現以下幾種趨勢。”
一是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探索合作將成為發力點。“5G+工業互聯網”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典型體現,需要既懂工業又懂網絡且針對性較強的解決方案落地。在“5G+工業互聯網”的進程中,三大運營商和龍頭工業企業均將發揮較大作用;中興、華為等5G設備商在產業生態構建中也起到關鍵作用;各園區管理委員會等產業主體可參與建網用網商業模式探索。因此,引導產業各大主體的合作將成為各地政策的發力點。
二是建設5G園區網絡將成為重點關注方向。受5G建網用網價格貴影響,當前企業探索應用成本較高,影響其深入部署應用的積極性。通過在重點產業基地、園區、產業聚集地等建設高質量園區網絡,探索“統籌規劃”“集中建設”“共建共享”等建網模式及商業模式,可分攤企業用網探索成本。未來產業政策或將繼續加大對園區網絡的引導力度。
三是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將成為指揮棒。隨著業界對“5G+工業互聯網”應用探索的不斷推進,如何評估發展現狀、成效,從而制定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將成為中央和地方的關注點。學術機構、第三方產業機構也將開展評測相關研究,為全方位、多角度的整體評估提供參考。
最后,報告對地方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政策提出三方面的建議。首先,要加強總體規劃設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前提下,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將“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發展融入到地方“十四五規劃”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從招商引資、人才培育、減稅降費等各方面設置更多有力政策。
其次,加大專項資金支持。按照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總體部署,立足地方產業發展需要,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遴選重點行業和典型場景,培育解決方案提供商。設立“5G+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探索產業基金、社會資本等多元化投資渠道,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和產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最后,還應當加快園區網絡建設。按照“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戰略部署,把5G、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重大工程項目結合起來,進一步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加快建設高質量園區網絡,探索建設融合應用先導區,降低企業建網用網成本,為中小企業提供“先用后建”甚至“只用不建”的探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