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一是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已得到滿足,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影視產業在文化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影視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規律,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把握影視產業發展的特點,尊重其發展規律,消除市場壁壘,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背景
2005年國產電影故事片產量達到了260部,2006年330部,再次刷新了中國故 事影片生產總量的記錄。2008年在世界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文化產業卻在逆勢成長。就在這一年,中國電影產量達到406部,躋身于世界前三名;也是這一年,中國電影票房攀升到創紀錄的42.15億元,同比增長8.88億元,首次進入全球電影市場前10名。進入2009年,來自網上的不完全統計,在一月到五月份, 電影產業高速發展,創作數量穩步增長,電影創作達到160部,電影票房增至19億元。我們從這些數據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電影產業總體上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態勢。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都在走精品電影的路線,電影人都盡量的利用中國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創作出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電影產品。這大大的提高了中國電影影片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拓展了電影市場的規模,同樣也使電影產業獲得了更多的利益,促進了電影產業的活躍發展。
隨著近幾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在越來越多的電影制 作中,整個電影產業的資金規模是比較充裕的,電影的后期制作基礎設備都比以前的要先進很多,產業技術更新也很快,整體的技術水平與國際一流制作水準差距也越來越小。總體上,中國電影產業的數字技術開發和軟件應用現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大部分中國影片在后期制作上都是比較精良的?,F在,中國電影無論是從投資規模,或是制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電影產業已經樹立了一定的適應電影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觀念。一般來 說,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應該先從電影影片的策劃生產開始,然后就是該部影片的宣傳發行,再后就是影片在影院的放映,最后延伸到后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 |